| 中国在儒家思想的陶养下,向来讲求忠恕之道,而这样的修养,运用在待人方面,更可以使我们修身养德而远离灾害。 占有明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刘‘于我们自身的小缺失,理当严加戒律,这是关于修身问题,不可轻忽。但是对于别人的小过失,我们却该予以宽容,切不可加以谴责,而伤了别人的自尊,影响了彼此的和气。对于他人的秘密或难言之隐,我们知道了,更当视同自己的秘密守着,千万不可当众揭露甚至四处张扬,所谓”君子扬善不扬恶”就是这个道理。若是将别人的隐私揭露并宣扬,则将使人无地白容,也造成了彼此间的怨隙。这是相当不值得的,而且也损及私德。至于别人与你有过怨隙、过节,更当子以宽恕,不叼时时谨记,勤思报复之道。古人道:“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当有结束纷争的修养,而不该将它扩大。 人与入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 一个讲忠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乐,没有敌人,灾害必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