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家语“随缘”及儒教中的“素位”,此四字乃是人们赖以渡人生之海的浮囊。 人海庞杂,世路多歧,茫然尤尽,若意想成全某一欲念,则诸般欲念必沓然而至。如能安于现状,不作非份之想,随遇而安,则可无往而不自得。盖“知足常乐”,是此故也。 “随缘”乃顺从己身的因缘。外界事物触动身心,是谓“缘”,所以顺此缘谓之“随缘”。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 意为有德有识的君子,乐天知命,不作份外妄想。如处富贵,则行道于富贵中,不骄、不淫。居贫贱,则行道于贫贱中,不谄、不惧。如居夷狄,则行夷狄之道,虽入境随俗,但仍守君道。身处乱世,则行道于患乱中,临危不倾,为保善道而死。 “素位”即是如此。顺应环境,堂而皇之地活下去。所以说:“随缘素位”乃人生待人处世之浮囊。 顺应环境,随遇而安,似嫌消极,也许有人会以之与革命志士等象征勇者的词句相较。而认为“随缘素位”者是主张妥协的骑墙之士。 然而,各人境遇皆不相同,在承平之中如何维生,在乱世如何度日,各人皆应有其固守之道。所以,于乱世中牺牲,亦属“随缘”,隐居而守节,亦可谓为“随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