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现代故事
 贫穷与吃苦 
   孔子被后世人称为圣人。他的一部家世史就是一部走下坡路的历史,所以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他出身于破产贵族,未做官和只做小官时,自己承认是贱人。他在比较贫贱的境况下刻苦学习,每事问,获得了广博的学问。后来他虽曾做到鲁国大官,但为时不长。他周游列国,还是到处碰壁,如丧家之犬,仕途不顺利,才不得不回鲁国,更加专心教育,培养人才,有弟子三于,贤者七十二。
  墨子出身比孔子穷苦多了,他被人称为“贱人”,也以“贱人”自称。他的工艺很好,能为木鸢,而且深入战略,长于兵器。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墨子听说此事,就从鲁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才到楚都郢。他还称道夏禹治水,能做到“腓无股,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的“形劳天下”,并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又跋芳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庄子穿着打了补丁的布衣,破的鞋子,曾穷到向富贵者借粟的地步。他做过小官,后终身不仕,一生安贫乐道。他的博学和善于写散文,在先秦诸子中也许无出其右者。
  许行在先秦是唯一的农民思想家,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说话。他与其门徒从事农耕,提倡君民并耕,真是能说能行,难能可贵。  
  以上儒家祖师孔子、墨家祖师墨子、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农家的代表许行,穷苦的程度虽有不同,但都能立志奋斗,在吃苦遭祸中成才,终于成为先秦大思想家。
  东汉大思家王充,出身“细族孤门”,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店,阅读出售的书,暗中记忆,终于“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他人穷志不穷,“淫读古文,某闻异言”,因“世书
俗说,多所不安”,就“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留下了《论衡》这样的大著作。
  唐代诗人杜甫,无论在科场上还是在官场上都很不得志,时局又大起变化,不得不流浪到各地。他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并多次受过不幸的遭遇,这使他较能体会民间的疾苦,写了大量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矛盾的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朱门酒食臭,路有冻死骨”,传诵至今。他的伟大就在于此。而他的许多诗篇也就被人们称为“诗史”。没有杜甫的苦,就不会有杜甫的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思想、文章多得力于被贬斥和穷困,如韩愈的分析:“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铭》)。韩愈自己之所以成为大文人,也多少是同被贬斥和穷困有关的。所以有人说,“文穷而后工”,大概也是有些道理的。
  清代学者江永、戴震、汪肇龙等都是很贫穷,但都好学博学。汪梧凤多财,与戴震、汪肇龙等同师事江永,就把老师和这些同学礼聘到他家的花园,“饮食供具惟所欲,又斥千金置书,益招好学之士夜诵习其中。久者十数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业成散去”。江、戴、汪等得寄食于汪梧凤家,而又有图书可供研究,真是幸运。戴震在贫困中,三十岁时又遇乡邑大旱,斗米贵到千钱,家中乏食,不得不与面铺相约,每天去取面屑来充饥。三十三
岁,避仇入都,行李衣服俱无,寓居歙县会馆,粥或不继。又屡试不第,旅食四方。但他在穷苦生活中奋斗治学,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