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现代智慧
 究竟谁对谁错? 
  究竟谁对谁错?糊涂学如何看待人生之快乐?那种不顾道义不讲责任的纵欲主义,只求以肉欲的满足、感官的刺激为快乐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而一味反对世俗生活,为追求那虚无漂渺的“道”,而 奉行禁欲主义,这种苦行僧式的快乐也很难行得通。至于金圣叹式的快乐,尽管其中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内容值得肯定。但是,现实的人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现实中有很多打不开的名缰利锁。人为了追求名利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往往将人生的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自己成为在生命路途中四处奔赴而不知所终的困兽,丧失了生活中闲庭信步的从容。那皎洁的月亮,在金圣叹眼中也许蕴含着情,蕴含着思,蕴含着憧憬,但在常年忙碌与疲惫的人眼中,也许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这不是这些人缺乏文化素养、欣赏水平,而是缺乏那种闲情怡致。究竟谁对谁错?糊涂学如何看待人生之快乐?  
  糊涂学也讲求人生的快乐,它如何界定快乐的内涵,以及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之快乐?之所以称为糊涂学,它的包融性是很强很大的。在对“快乐”的理解上也是注意兼收并蓄的。它反对完全的禁欲,但对于禁欲主义者守死善道的精神则是予以肯定的;它肯定那种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式的快乐,但反对其间无病呻吟的恩怨。在兼容、融合的基础上,糊涂学对:
人生之快乐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内容与一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
  一位叫伊壁鸠鲁的古希腊哲学家,曾在雅典一个漂亮的花园内设坛讲座,向弟子们讲述着他的人生心得。伊壁鸠鲁坐在盛开着的鲜花旁开坛第一课,便开宗明义地对他的学生们说:“为什么要学哲学?”他停顿下来,用眼横扫一下坛下的弟子,见他们的目光因这一句发问,便都集中到他身上来了,显然学生们想听下文。于是他接着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都要度其一生;而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生的价值问题,讲清人生为什么,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学生们肃然无声,洗耳恭听。因为谁不想弄清这些问题呢?
  伊壁鸠鲁啜了一口水,继续他的讲授:“人生就是为了达到快乐,人就应该追求快乐。因为快乐是最高的善,是完全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的。”
  听众一阵骚动,一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您说追求快乐是人生的目的,那不就是鼓励人们去追求感官享乐,甚至荒淫奢侈吗?”
  “不,不是这样的,”伊壁鸠鲁不慌不忙地说,“关键在你们如何界定‘快乐’这个词。强烈的感官刺激快乐吗?也许当时是快乐,但事后则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惆怅和肉体的伤害,这是痛苦而非快乐;荒淫奢侈快乐吗?也许能引发当下的欢乐,但终必伤身害体、精神忧郁、寿命减损,这难道称得上快乐吗?我所说的‘快乐’,是指“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老师,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学生又发问了。伊壁鸠鲁回答说:要使我们的肉体无痛苦,就必须对肉体产生种种欲望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节制,否则,只会引发痛苦而非快乐。比如饮酒过度,就会狂吐不止,这不是痛苦万分吗?“性交从来不曾对人有过好处;如果它不曾伤害人的话,那就算幸运了”。
  至于使我们的“灵魂无纷扰”,关键在消解对“神”与死亡的恐惧达到精神世界的平静和安宁。伊壁鸠鲁讲到这里,停下来用炯炯有神的双眼环视了一周,看到学生们仍是聚精会神地听讲,便拿起杯子啜了一口水,接着说道:人们在选择快乐”的人生原则时,也就为自己加上了社会与道德的责任;欲望的满足虽然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要对其进行慎重而细臻的选择。
  这也就是说,世界并不是完满的,人生会有很多苦恼,有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存在着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界因素。同时人还有很多打不开的心结。你奋力拼搏,可能不被社会认可,挫折失败总是陪伴着你;为了工作,忙于生计,可能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等等。这都会使你难于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从容不迫。但是,糊涂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社会责任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使
命感,你就会自觉地远离功名利禄,远离凡俗,能够主动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从而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体味到人生的真正快乐。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