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现代故事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世界是复杂的,人生的变化是无常的,尤其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当一个人的角色发生错位或转换的时候,更要牢记一个忍字,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三美财团宣告破产。三美是韩国很有实力的一家大财团,其生产总值在韩国曾经名列第26位。  
  三美财团的副总会长徐相录因为财团破产而失业。徐相录已经63岁了,家财万贯,几辈子也用不完。但是徐相录忙碌惯了,他不习惯过休闲的生活,所以想找一份工作。
  以他这样身份和地位的人,谁会录用他呢?徐相录跑了许多地方,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收留他。一天,他路过乐得饭店,得知饭店的法式餐厅要招聘一个见习招待,徐相录没有犹豫,就去应聘。
  乐得饭店是韩国一家高级饭店,徐相录以前是这家著名饭店的常客。徐相录以前到饭店来的时候,前呼后拥,真是八面威风。如今在这家饭店里当一名见习招待,人生的角色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别人都认为徐相录做不了这份伺候人的工作,徐相录心里倒十分坦然。角色的转换对自己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中国不是有句古语么:
  能忍则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昔日的王侯将相,其后代成为平民百姓的太多太多了。一个财团的老总当一名招待,只要自己心里坦然,一切都能对付的。徐相录自己这样安慰自己。当招待,首先得学会端盘子。徐相录从来没有端过盘子,在练习一次端4个盘子的时候,他打碎了许多盘子,遭到经理的责骂。徐相录’没办法,只得回到自己家里练,又打碎了家里的许多盘子,遭到妻子的责驾。徐相录坚持不懈,终于能顺顺当当地一次端4个盘子了。
  过了这一关,还有更加严峻的一关等着他。在他服务的餐厅里,经常来就餐的顾客当中有许多他过去的同事、朋友、客户和部下,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出来做这种丢人现眼的招待工作?他们认为,徐相录这么做,既丢了他自己的面子,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难堪。徐相录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凭自己的劳动挣钱,这是一种新的生活。徐相录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行我素,现在,他已经基本上适应招待的岗位了。
  他说,我喜欢工作,而并不在乎这是什么工作。职务的高低并不重要,报酬的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并对此能适应,你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相反,如果把你置身在一个高位上,而你又不胜任这个高位,你就会遭到他人的蔑视,自己也感到难受。
  徐相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迅速转换子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角色,从一个著名企业的老总到一个普通的见习招待,这种精神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像徐相录这样的人,中国也有,只是地位的反差没有徐相录这么大罢了。
  原上海某显象管厂副厂长蒋某曾经辉煌过,这家有数千名职工的大厂产值和利润都比较可观,蒋某曾多次率队到美国、墨西哥等地访问和考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厂濒临倒闭,蒋某从一个副厂长成为一个下岗工人。蒋某原是管理人员,没有一技之长,下岗以后跑了很多地方工作都没有着落。蒋某一度很悲观,失落感很强。他的女儿才上小学,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蒋某认识到,在社会上求生存,没有一份正当工作是万万不行的。这时,正好强生汽车公司在社会招聘驾驶员,蒋某觉得这是一个投入不多、回报较高而又可解燃眉之急的一份工作,只是反差太大。以前,他是坐车的,有专车,有专门司机,
现在却变成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了。
  蒋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很快就上厂岗,在强生出租汽车公司,他现在是一名十分称职的职工。
  世界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贵贱之分。蒋某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调整了心态,勇敢地走出了第—步,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徐相录和蒋某的故事对于当今许多下岗职工应当是很有启发的。
   谦让一步宽十丈.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两种人: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有些人则是真理在握,不卑不亢,糊涂—点,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更能服人。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的—封来信。老弟兄俩经常通通信,然而这次却是非同寻常。原来是弟弟为宅基地的事,与邻居发生争执,诉诸公堂厂。现在郑墨想要哥哥亲自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去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也有些为难。他知道弟弟轻易不会求助于他的,郑板桥的弟弟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可只是这次是明显地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便来信找他在外为官的哥哥帮忙。事情是这样的: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重新翻修一下房屋,没有想邻居家却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传下来的,郑家没有任何权利拆掉。其实,在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倒是邻居借光盖房子。两家各执一词,争不出个结果,便对簿了公堂之上,请官家裁决。
  这官司一旦打到县里,双方难免找人说情。郑墨自然是首先想到—厂做官的哥哥,想来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来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自是必赢无疑了。郑墨这样想,自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一向奉行糊涂哲学的郑板桥决不会为这区区小事出面为弟弟帮腔。自己不计较,怎样说服他的弟弟呢?郑板桥再三考虑,便给弟弟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十分简单:寄去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其弟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虽不多,却有一字千斤的份量。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撤’厂诉状,向邻里表示不再相争。邻屑家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旧共用一墙。这事在当地从此传为佳话。
  为什么郑板桥一封简札,便能使一场争执化为乌有呢?一是他明白寻常人容易操心动气的根由:他知道,大凡平民百姓,最难吃亏的是财,最难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做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来。二是他抓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他知道,这类争执要弄个谁是谁非,定个谁输谁赢,确非易事,即使公堂对簿,胜诉,两家会伤和气;败诉,很可能倾家荡产。解决争执的关键是有一方倘若有一种宽阔的胸怀,抱定“吃亏是福”的态度,争执便会云消雾散。于是他以长城、秦始皇为例,说服自己的弟弟。像长城那样的宏伟工程,秦始皇后代尚不得拥有,将国比家,其道理还不是一样?你又何必去争那区区的三尺之墙呢?
  让他三尺,即可表示自己宽宏大量,使两家相安无事,又换来自己心灵安乐,何乐不为。弟弟明白了板桥的心思,立即照办,事情也真的如板桥所料,有了圆满的结果。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为了—些非原则问题,无理也要争三分得理更是不让人,小肚鸡肠,即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其实,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真是不值得。相反,有些人不吭不响,有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两者相较,其心境和生活状态是迥然相异的:前者,往往生活在不安定的氛围中,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前者活得叽叽喳喳、很不平静,后者活得快快乐乐、潇洒自然。
  因此,越是有理的人,表现得越谦让,这就越能显示出他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越会获得平静的生活。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里有这样一则故事: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是白鹿原上的两个势力强大的家庭,分别代表着白家和鹿家两大姓氏,而这相比而言,白嘉轩一家比鹿子霖一家更有声望。白嘉轩以族长的身份,处理过
许许多多的家务纠纷,深得人们尊敬。然而,在父亲死
后,白嘉轩却陷入了一桩田产纠纷案里,在给父亲修选坟
墓的时候,一位前来帮忙的姓鹿的小伙子,在无可奈何之
际,想卖半亩地给嘉轩。嘉轩答应了他的请求。中间人
冷先生向嘉轩说了卖主的开价,嘉轩当即说:“再加三斗
给他。”这种罕见的豁达和慈善心,受到村民很高的赞扬。
  白鹿村的小姓家中,有一名寡妇,看到白家如此慷
慨,出于生计,便也找到冷先生,求他作中间人卖掉六分
地给白家。嘉轩更加慷慨,说:“孤儿寡母,别说是卖地,
就是周济给她三斗五斗也是应该的,加上五斗!”并当即
在契约上签名画押。
  在这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嘉轩去察看新买过来的六
分地,却见到鹿子霖在指挥人犁那片地。看到这种情景
嘉轩就火了,说:“子霖,你怎么能在我的地里面插犁跑
马?”子霖假装惊讶地说:“这是我的地呀!”嘉轩说:“这可
得凭契约来说话广鹿子霖说:“我可不管什么契约,李家
寡妇已经把他卖给了我,她借过我五斗麦子八块银元,早
就讲定了用这块土地来作为抵押,过期不还,我理当插犁
圈地了。”边说着,就从长工手中夺过鞭子,接过犁耙,示
威似的翻耕起来。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
个随之就撕打在一起,接着,两家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一起
上手,很快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乏掉的布鞋。直到冷
先生来到这里,大喝一声“住手!”并且一手拉一个人,才
算劝开了。之后,冷先生把二人一直拖到他的中医堂,让
二人各自洗去脸上手上的血污,然后又给他们被抓破的
伤口敷了白药,血才止丁。冷先生对他俩说:“如果此事
就此罢休的话,那你俩现在都回去吃饭;如果不能罢休,
吃完饭,到县里打官司去。”
  原来鹿子霖所说的也是事实。只是李寡妇见白家出
的价钱高,便改变主意卖给了白家。嘉轩虽然弄清了事
实,但他还是无法宽容鹿子霖,认为鹿家不应该啥话不说
就圈地,这不是明显地往白家脸上撒尿吗?于是,他手握
契约,向县衙门投了诉。鹿家说白家强买强卖,也向县府
投了诉。鹿子霖的父亲担心子霖甘心示弱,以后会受到
白家的欺负,便积极给儿子打气,坚决支持儿子打这个官
司,表示: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白嘉轩为赢这场官司,也在四处活动,他找到自己的
姐夫朱先生,想让这位极负盛名的学者给知县暗示一下。
白嘉轩进姐夫家的门,刚说明来意,朱先生就说,诉状已
经替他写好了一张,已派人送往他家了。待白嘉轩回到
家中一看,却见姐夫给写的诉状原来是一首打油诗。
  倚势恃强压对方,
  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
  谦让一步宽十丈。
  白嘉轩看罢“诉状,”凝神了半晌,顿觉得消了一半的
怒气,连声叫“惭愧”,他准备撤诉了。朱先生又给鹿子霖
写了同样内容的信,同样也觉得为这点小事闹得沸沸扬
扬,还要上公堂裁决,真乃小题大作。听说白家要撤诉,
更是主动上白家致歉。最后两家又重修旧好,抱拳打拱,
互致歉意。并且双方都表示不要李寡妇家的地,各自周
济李家一些银元和粮食,帮助李寡妇渡过了难关。这件
事,令李家寡妇和众乡民感动不已,县令还特批两家所在
村子为“仁义白鹿村”。
  这场纠纷,若是两家都不相谦让争斗到底,破了钱财
不说,两家会从此结下仇恨,谁也不会开心过日子。那位
朱先生的一副拙朴心肠,打开了白鹿两家的心锁,有了相
互的谦让,不仅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两家在村子内
外都获得了好的名望,这种谦让换来的不是可乐可颂吗1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