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的哲学,吃亏也有吃亏的哲学。 有一首《半半歌》看似写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关于吃亏的哲学。这种哲学,有人将它称之为“半的哲学”。 这首《半半歌》是这样的: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 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尘, 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半实庭轩。 衿裳半素半轻鲜, 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 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 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 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 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 会占便宜只半。 在这首<半半歌)中表明,在人生中只求“半”:衣:半素半鲜;食:半丰半俭;住:半华半实;行:马放半缰;对于其它方面的要求也是“半”:宅址:半郭半乡;环境:半山半水;妻儿:半朴半贤。童仆:半能半拙; 作者说,喝酒喝到半醉正好。喝酒如果喝得酩酊大醉,又呕又吐,出尽洋相,并非乐事;喝酒如果喝得一点不醉,似乎没有尽兴到位,也非乐事,所以半醉正好。 作者说,鲜花半开正好。没有开放的鲜花不美,而开足了的鲜花也不美,因为它使人联想到了衰败,所以半开的鲜花正好。 作者说,—个人在·一生中,苦乐半相参。所以,如果精通了“半”字,则一生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作者提倡的《半半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中庸之道”的翻版。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的政治主张,提倡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半半歌》的作者以通俗的语言形象地反映了“中庸之道”,凡事均不追求其极点,只求恰到好处,这是古代圣贤所追求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这种“半的哲学”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没有意义,例如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对宅址环境的要求,对资源保护的要求,达到“半”字,大约也就达到了我们常说的小康水平。 一个人对人生如果采取“半的哲学”,无过不及,适可而止,那么他一定能时时感受到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