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都能阅读有字的死书,却不能了悟天地万象及人间事物 等无字的活书。 世人虽能弹有弦的琴,却不能奏无弦的琴。琴上虽无弦,只要能聚精会神,体会胸中妙音,自是别有玄妙之音。世人往往过分执著于形体,而为形体所羁,以致不能活用精神,如果为书中之文和琴上之弦等具体形象所限,便不能领悟琴、书的真正逸趣。 作者在前头提过“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决;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大意是说:天地万物乃在于说明宇宙自有的真理,虽示以语言表达,但小鸟轻啼。虫儿呜叫,都是以心传心的秘诀,而花草色彩,也都是表达宇宙真理的文章。人之所以不能领悟宇宙的真理,乃因人心常为郁闷与名利所蒙蔽。所以世人只能解读有字的死书,而不能阅读鸟语声、花英草色等宇宙万象的尤字真理。 “解读”的解,“知弹”的知,可以“能够”解之。“无宁书”则是指表达宇宙真理的鸟语虫声、花英草色。 “弹尤弦琴”,《宋书·陶潜传》中云: 性不解音律,而畜无弦琴一张,丁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以寄其意口:“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涛中的“琴”,是古代所惯用的五弦琴或七弦琴,比现代的琴稍小。书与琴乃君子修德养性所不可或缺的,故被誉为君子之友。《陶渊明传》写道: 渊明虽不懂音律,却能门心中奏出许多绝妙之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