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能大师在岭南韶州城内大梵寺中,登上高高的讲坛,讲说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教授不拘泥留恋一切事物相状的教义。刺史韦璩命令慧能大师的弟子法海记录整理,以便流传后世,使那些立志修习禅宗佛法的人,在按照慧能大师的宗旨,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时,有所依凭,以此作为传授与继承的蓝本。于是,慧能大师讲说了这部《坛经》。慧能大师首先请大家清除自己心中的杂念,以便专心念诵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慧能大师随即沉默不语,清除他自己心中的杂念。请大家也清净无垢的心。 慧能幼小父亲便早早去世,留下孤寡老母,生活艰辛贫困,只好到集市上去卖柴。一天,忽然有一位顾客要买柴,叫我把柴送到客人的店铺去。送去后,那位顾客把柴收下,慧能拿到了卖柴的钱。当我回头向门外走去时,忽然看到一位客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心中便明白开悟,于是问这位客人;“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念诵这部《金刚经》?” 客人回答说:“我在蕲州梅县东部的冯茂山上,拜禅宗第五祖弘忍导师为师,他现在还在那里,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听见弘忍大师规劝出家的僧人和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说,只要掌握了一卷《金刚经》,就能懂得人人都有佛性,立刻彻底觉悟而成佛。”慧能听说以后,知道这是过去做的事所种下的因缘,于是立刻辞别老母,前往冯茂山,拜五祖弘忍导师为师。 弘忍导师问慧能说:“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到这座山来拜我为师,你现在要在我这里求得什么东西?” 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的普通百姓,今天是专门来拜导师为师的。我不想求得其它什么东西,只盼望能够解脱成佛。” 弘忍大师听后斥责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个猫獠种,怎么能妄想成佛!” 慧能回答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猫獠的地位虽然与导师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弘忍大师当时还想同慧能说些什么,但看见手下的人站在旁边,便不再言语。随即打发慧能跟随众人做些杂务活。一天,五祖弘忍大师忽然把弟子全部叫到他面前,五祖说:“我对你们说,世俗之人把人生生死之事看得很重。你们这些弟子,成天供养[佛、法、僧、宝],也只知道寻求能够获得福德果报的道路,而不知道寻求如何脱离生死的苦海。你们如果迷失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福德果报之门又怎么能拯救你们呢?你们统统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作一番自我检查,有智慧的人,自己体认一番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般若智慧,每人写一首诗拿来给我看。我看你们写的诗,如果发现有领悟到佛性大意的人,我便把传宗接代的衣钵与禅宗的佛法传授给他,让他继承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大家快快去办I” 弟子们听完弘忍大师的吩咐,回到各自的房间,他们互相议论说:“神秀德高望重,又是我们的教授师,[弘忍大师必定要把衣钵传授给他)。神秀承继了佛法以后,我们自然可以依靠于他,用不着费心写什么诗歌。”德高望重的神秀心想:大家不敢向弘忍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是因为我已经是教授师了。如果我也不进呈心中的诗歌,五祖大师怎么能知道我心中对佛性见解的深浅呢?如果我把心中的诗歌进呈给五祖大师,这种寻求佛法愿望当然是好的,’但以此去谋取一代祖师地位的结果却并不好,这就等于以凡愚之心去夺取圣位了,如果不向五祖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最终又得不到佛法。· 德高望重的神秀于三更时分,举着蜡烛,在南面房廊下中间壁上题写了他作的诗歌,谁也没有发觉。他写的诗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五祖发现了神秀在墙上题写的那首诗歌。他一句一句念完后说,《金刚经》上说凡是人们所说的事物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实的假象。不如把这首诗留在这堵墙壁上,让那些迷误的人经常念诵。如果能按照这首诗修行,就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个恶道了,按照 这个佛法修行的人,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弟子们立刻全都念诵起来,并且都生起了诚敬之心,无不大声称赞道:“太好了!” 五祖大师说:“这首诗,要说是懂得了佛性,还不能这么说,可以说只到了大门口,还没有能进得门去。一般的人按照你的这首诗去修行,就不会堕落下去;作这样的见解,如果想得到对佛教最高真理的觉悟,则是不可能的。必须认识自己本来具有的德性。请继续思考。” 一天,一位少年从碓房旁走过,一边走一边背诵着神秀题写的那首诗。慧能一听,就知道那首诗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性,同时也明白了那首诗的大意。那位少年指引慧能,到了南面的房廊下,向神秀题写的诗歌参拜致礼。因为不识字,慧能请了一个人来念给他听。慧能也作了一首诗,并请来一位会写字的人,把它题写在西面的房廊墙壁上,向五祖大师呈上了 自己所认识的本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半夜三更时分,五祖大师把慧能叫到禅堂内,向他讲说《金刚经》。慧能一听,马上就领悟了《金刚经》的大意。就在这天夜里,弘忍大师向慧能传授了佛法,寺内所有的人谁也没有发觉,弘忍大师便悄悄地把禅宗的顿悟之法与衣钵传给了慧能。 六祖说,从过去很久以来,无论是主张顿悟的人,还是主张渐悟的人,都是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什么叫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这些相状、所谓无念,就是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这些心念;所谓无住,这是人的本性,即任何心念都不可能停留不动。过去的心念、现在的心念,将来的少念,每一个心念都互相连续,没有断绝。人所有的心念,在一切事物上,都不要停止不动,如果有一千心念停止不动了,那就会使所有的心念都停止不动,这就叫束缚;在对待一切事物上,每一个心念都不停地动,就没有什么束缚了。这就是以无住为根本的意思。只要不拘泥留念于一切事物的相状,就是无相;只要不拘泥留恋于一切事物的相状,佛性本体就会清明洁净。 心念在一切外境上都不被沾染,这就叫做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不拘泥留恋于外界环境,不在一切事物上产生固定的心念。坐禅原来并没有说要看守住自己的本心,也没有说要保持自己佛性清净,更没有说不能活动。如果说要看守住自己的本心,心本身就是虚妄之心,虚妄的东西如同幻影,没有什么可守的。如果说要保持自己佛性的清净,其实人们的佛性本来就很清净,只是因为出现了妄念,才覆盖了真如佛性;只要把妄念抛弃掉,佛性就会自然清净。认识不到自己的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