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智慧
 禅的本质说 2  
   禅法来自印度,兴盛于中国,而后传递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即使是欧
美地域有了禅法,也是达摩式的中国禅法;所以,现在世界流通的禅法,几乎是大同
小异,原因是起源印度,发扬于中国,而后普及世界。 这是任何流通禅法的国家或
地域,必须承认的事实,即使在时空的迁流中,多少居心以掠夺方式的任何人,任何
国家,任何地域,永远无法也不能改变得了的。
  禅法的本质是静虑,静虑的过程是禅法,依本质而言,是说明人人都有静虑的本
能;禅法是运用这种本能,从事生命价值的发挥,究竟价值的功率。但是,本能的发
挥,关系着个己的知识与经验;也就是说,知识与经验愈丰富,那么,于本能发挥的
效用愈大,反之,则是有限或微的表现;不过,总是或多或少的差异,不是肯定的没
有,即使是白痴,仍然有其些许或极微的运作能力。
  静虑既然是人的本能,本能的升起是凭借什么?此一问题的探讨,首先得明了静
虑是什么?在这里,将静虑如果肯定是一种作用的话,就很容易知道这种作用的形
成,乃是导源于人的思想,与外界的声色相接触,因而发生感性或理性的变化,意
念便依于变化的推动力,而编制出不同自我的分别意识,每一自我就造作出各种类型
的差异结果;如是,发明了人的静虑本能,完成于相同过程的作用,此类作用,便逐
渐地演变成禅那之法,亦即所谓的人的本能。

       三、禅的敏锐说

  敏锐不是神经质,也不是多疑的副产品,在这个人与事形成为问题的世界里,常
人往往忽略了的,或者是深感无可奈何的,是一个思想敏锐、意念细腻的人,则经常
能把握和发掘许多不可思议的问题,于问题中展现出不可思议的征结。
  或许,有人认为这类的敏锐,就像是创作者或发明家的灵感,原本就是专业性从
事其行为的努力果实,应该是行为过程中比较特殊的奇迹收集者,似乎是专属智商较
高的人所拥有的天赋,但并不表示那就是佛陀或菩提萨捶所享有的特权;因为创造者
或发明家的灵感,原本就是从事思想工作的实行者,于其行为过程中利用敏锐的思
想,寻找工作内容的更多变化,而赢得超越自我的突破而已。
  如此的说法,似是犹非,虽然清点出一些异想中的特别,却忽视了佛陀或菩提萨
捶的成就,来自每一从事创作或发明的工作者,仍1日是广大众生群的人类系,以佛
陀而言,中文的译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成就者,菩提萨捶则是大道心众生,
或觉悟了有情众生,或勇猛的精进者。
  因此,说似是,肯定了思想的敏锐,圆满意念的成果;说犹非,是不谙心佛众
生,三为一体的道理;虽然,创作者或发明家不是佛或菩萨,却已经拥有了近似的
心路历程;如果,异想与意念,以及行为中的内含是静虑着佛陀的道理与方法。那
么,无疑地,便是禅那之法的敏锐,触着了的觉悟之果实,也就是薄迦梵式的修行
行者!

       四、禅的意境说

  境,在禅法中的地位很不稳定,自古以来,也找不出可供肯定的例证;包括多
少高僧大德们所有的悟证在内,亦如惠能大师引用达摩祖德的话: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是,后期的人,尤其是现代人,甚至代表日本系的铃木禅,几手将禅的意境
带到了“生之雅”的“道”上;把生活品质提升的雅意,归之于含蕴的禅境,把思
想的变化,展现于异乎常人的陶然心态,认定是即所谓的突破禅意。这是为什么?综
观铃木禅的思想报告,应该很明显的看出,乃是受“无”的影响所至;虽然,“无”
之一字,同属禅思想特色之一,却不是无的独立性,展现出绝对之妙;当然,更不是
相对或突破的重点,即使是惠能的无念、无住、无相、以及《金刚经)里的“无”义,
甚而至后期的“无”公案等等。
  禅法之要是增上,不是提升,二者于佛法的理论础上,增上是修而求证,结果是
绝对的;提升是学而进展,结果仍然是相对的。
  增上,就像是阿罗汉,虽然已人无学位;但是,欲进入菩萨位,则必须增上;即
以菩萨十地而言,七地以下,欲进入不退失的如意之境唯有增上,必须人于不动的第
八地位;如是,已入八至十地,仍属等觉位,欲登妙觉之佛位,仍须增上。由此可
见,增上学不是有学或无学的意识行为,而是求得绝对的圆满结果。
  提升,就像是六道众生,从下三道提升为人道;或者从欲界至色或五色界,都是
一种提升,仍然处在六道中,三界内。又如世俗之求学,从小学而中学-,从中学而
大专,甚至研究所,都是一连串的提升,仍然处在有学位;如果,以世间法的提升而
欲转入增上,则是博士或硕士或学士位完成之后,于有学之环境,进入研究机构,以
无学之位而行研究者,才是增上之学。
  无,从有而提升,无为亦复如是;无的增上,来自究竟,经过认识和了解,虽然
有所发现,仍旧处在提升之位;必须要有所突破,再予究竟,才是增上之学;准此,
可见禅法是佛法,在于求证究竟之后的绝对,不是提升之后,依然处于相对之境。

      五、禅的义谛说

  其实,与其说是禅的义谛,不如说是禅的面目;惠能大师曾经对惠明说:“不思
善,不思恶,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善恶之外,悉皆清净,清净可是本来面目?
即以薄迦梵所证悟的“法尔如是”,同样也是本来面目的肯定,说明一切万法,皆以
因缘和合而生的绝对之说。
  那么,禅的面目是什么样子?兹列出以下的素材,作为选择的依据:
  1、以真象而见无相。
  2.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3、是究竟而穷极。
  4、不可思议不可说。
  5、寂灭而乐住。
  6、明心见性。
  7、于平常心立第一义而不动。
  8、只有一种思想,于意念的发动,表现出智慧的结晶。
  9、运用思维,发挥智慧,获得彻底的觉悟之果。
  以上略举大端,您选择了那一些?是一部分或者是全部?不过,不管如何,只是拣
择罢了。禅的方法,最忌拣择;就像是日本的禅过程,并非经由突破而发展成功的新
面目,而是起于中国,摄于朝鲜,明治以后,通过西方的媒介,吸收印度的知识;这
几经拣择所得的禅,无形中已不是本有的面目了。
  那么,究竟什么又是中国禅的面目?认真地说,仍不外是前面所例的素材,或一
部分,或全部,都是禅的义谛,也是禅的面目;所惟一要提示的是:“起心动念”,
必须与智慧相应行,与觉悟有关系;舍此,恐将全属每一个己的自我意识!

       六、禅的展望说

  中国的禅宗,自达摩为伊始,而后几经流通,有南北的分歧,有五大主流;尤以
牛头法融的教禅调和之作,似乎不逊色于惠能的祖禅之盛;虽然,在气势上略输一
筹,但是,后期禅林的茁壮,教禅的调和作用,对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发达的现
代,影响的程度非常深刻;即使,禅表现的特色,仍然是祖禅的精神,却已经不是早
期的那样纯真了!
  现前,西方人学禅,几乎是继承的铃木式,较之日本国内的特色,亦已相距很
远;当然,涉及中国的祖禅,很难找出类似的模样。有人说,中国祖禅的不能广布世
界,主要是被扼杀在话头上,迷惑于公案里;虽然这种说法太过武断,可是,涉嫌之
处,确有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话头公案的模式,应该是禅德们有勇气承当改革的
重要课题,而且,必须是刻意突破的最大障碍。  
  禅法的本身,是经得起考验的,尽管时代在飞跃的进步,一切讲求科学的证明;
基于佛法是以智慧为前提,以觉证为结果,而禅那之学,乃是佛法的“机会教法”,
五分人,时,事,地,物,几乎在在处处,俯拾即是;仅以一句“平常心即是道”,
便可肯定禅的价值观,获得可信的功效率。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