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智慧浪花 - 佛学智慧
 禅的源流说 1 

  一、禅的源流说
  梵语dhyam一词,意思是静虑,以思想生起变化,发动意念起作用;也就是运用
思想、发挥智慧的一种外静内动的行为;于古印度的瑜伽yoga学派,集中精神力量,
相应宇宙意识是不相同的;即使白骡仙的《奥义书》中,有类似的行为文字记载,但
是,于人体的姿态上所提出来,有关胸部、颈部、头部保持挺直的要求,以及感器官
和意识的集中于心的规定,都是瑜伽精神培养超能力的方法。日本的学术界,在这方
面的认同最为激烈;甚至抹煞了中国唐代以后,所演变成纯中国式的禅风格,孕育成
所谓“祖师禅”的禅思想,组织成为中国的禅宗。虽然,日本的禅源流,肯定了是来
自中国;但明治维新以后的优越族性,已经动摇了“血脉”和“血源”的事实,尽可
能以“窜改”或“摆脱”的方法,逐渐地掩盖其本来面目,寄望于时空的迁流,演变
成彻底的否定。
  不错,禅那之法,溯源于印度;惟禅的事实,不是瑜伽的化身,而是薄迦梵(婆
伽婆)的发明。“薄迦梵”一词,是梵语中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中译乃是“世尊”
的意思。依据公元初世纪前后,古印度梵语所记录的宗教诗中,有薄迦梵Bhagavad歌
里的颂句,说明了禅的形式与方法;为此,兹且选择一些关系句,并非完整的连贯句
子,来证实所说的不假。颂句中这样说:
  远离世俗而独居,
  选择一处宁静的地方,
  铺一些草,垫一条毡毯;
  安详而平稳地坐在上面,
  管制身心,舍弃欲念,
  甚至关系着自己的一切!
  停止无意的活动,
  集中意识的运作,
  寂静的思虑所感受的;
  实践薄迦梵的指导,
  清净自我意识的虚妄。
  (参考《薄迦梵歌》中的第三、五、六部分的颂句;世界古典文学,梵语宗教诗
篇。)如果,以禅缘起的资料而言,现前世界所能探讨的,恐怕算是最古老的文献;
如果,以释迦牟尼世尊的本身,说明禅缘起的事实,当以菩提树下,铺草设座,安身
立愿,誓言成就无上正觉,方始起座之举;直至岁末初,夜睹明星,顿然彻悟,得
“法尔如是”的证实,应该是同于薄迦梵歌的记述,有着事理通达的左证条件。因
此,禅法的源流,不应以瑜伽出典奥义书的文字记载,否定了佛陀的禅发明;尤其,
不可置“静虑”之法,局限于盘坐一途,将身体的胸、颈、头三个部分,保持挺伸向
上的状态(详<奥义书)第二章),以所谓的瑜伽方法,强调打坐的样子,肯定是为禅的
肇始。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