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印度妇女:“编织”自立生活
| | | 缝纫、刺绣、给办公室准备午餐……在一个名为“手工品创造社”协会的帮助下,印度孟买市东北郊的200名妇女正为自立而努力奋斗着。 “手工品创造社”协会创建于1984年。协会负责人、来自西班牙的伊莎贝尔说:“在印度,妇女苦难深重。她们最初依附于父母兄弟,后来又依附于丈夫。如果婚后没生儿子,那就意味着灾难临头了,丈夫会因此离家出走。我想为这些妇女做点什么。” 协会秘书长若尼. 约瑟夫说:“最初,我们是想通过手工劳动给妇女们创造一点收入,让她们有钱让孩子上学,而不是叫孩子们整天上街乞讨。”他说:“现在,我们这里的妇女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此类问题。总的来说,妇女的处境都很惨:她们目不识丁,从未受过教育,而且经常会遭到酗酒的丈夫的殴打。”该协会一个合作机构的亚洲区负责人莉迪娅. 米亚米斯说:“在印度,结婚的嫁妆由女方支付,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方家庭都有这个能力。正因为如此,妇女们经常会挨打。” 22岁的比拉和十几位穿着各色丝绸沙丽的妇女一起席地而坐,正专心地绣着一个沙发套。她说:“我丈夫的收入很低。我也有份固定的收入当然很好。”比拉每月的固定收入大约为1300卢比(约合23欧元)。 比拉说:“到这里后,我每每遇到什么问题就会说出来,其他人就可以帮助我。”比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两个孩子都在协会的资助下进了托儿所。不远处,一些妇女正忙着做饭。约瑟夫说:“在这里,谁也不会问一个妇女她属于哪个种姓。我想她们当中有70%是‘贱民’——即处于最低层的‘不可接触者’,而她们当中的头却是处于社会最上层的婆罗门。” 在几米以外的一间由瓦楞铁皮胡乱搭建的屋里,陈列着她们的作品:法国和西班牙设计师裁剪后由她们缝制的衣服、沙发套、旅行包和玩具等。 目前,在这个协会从事手工劳动和午餐外卖的妇女共有200名,另有700 名妇女得到了协会的小额贷款,此外还有500名妇女在协会的帮助下得以在托儿所和教育辅导机构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