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母与子是她一生的主题
| | | 第十届中国美术展即将在北京举行,笔者走访了被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挖”来的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阎平。
以《母与子》系列作品在美术界独树一帜的女画家阎平移师北京,在新的艺术园地继续柔情的绘画。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母亲与孩子这个主题的探索,曾经像一缕春风给画坛带来了迷人暖意。如今,母与子仍然是其不变的旋律。选材侧重母性的东西,是为人妻、为人母的阎平的拿手好戏。翻开阎平的画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重现眼前:绚丽的色彩、略显粗狂却不失柔和的线条唤起了我们记忆中的母亲与儿时的自己,温馨的画面让人分外感觉家的美好。这是一个母亲特有的触觉以西方的艺术形式给予我们特有的享受。说到自己的儿子,清秀的阎平掩饰不住的自豪:“我的儿子光着脚丫1米82多了!一下子可以把我举起来。”阎平说:“作为母亲,母性的冲动是不停止的。”阎平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齐白石作为一位大画家,为什么他的画从1到99岁的人都喜欢看?生活是很重要的。作品是有源之水。不是生加乱造的东西。毕加索的作品充满激情,这一切都来源于生活。”闲暇时逛街、买书、感受当下生活中流行的东西。体味永恒的东西,真实的生活。从日常的生活中思考,从平凡的日子里攫取,她以自己的感情体验透过绘画告诉世人,只有个人亲自体验过的才是真,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法国艺术评论家亨利·贝礼耶博士曾这样表述他的感受:“阎平的画作像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中。因为我正是在美国世贸中心倒塌后的翌日,在一个人心惶惶的西方世界,收到这份来自中国的柔情蜜意。……她的画中,也可看到一个久远历史传承和一份非常个人的感情……她在赞颂着母爱,一份她努力在画布上具体表现的爱。” 阎平的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盛开的花朵。“画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牡丹花,喜欢它盛开时的娇艳,尤其是快要凋落的时候,依然是怒放,那样的一种生命力是很让人感动的。” 在以男性为主的油画界,阎平丝毫没有感到压力。爱着家庭和孩子,画自己有感觉、喜欢的东西,随心所欲。她的作品广泛地被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比利时、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当地人,以及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