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乔治·桑
| | | 在法国文化界有泰斗雨果、伏尔泰、左拉、卢梭、乔治·桑、欧文、圣西门,以及凡·高、高和他们的不朽画作,还回荡肖邦的音乐,在这些青史垂名的法兰西大家中,唯一的女性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作家,众人只道她的文采,只道她的浪漫,殊不知她对于法国妇女运动有着不小的贡献。 乔治·桑本名奥萝尔·杜邦,1804年生于法国巴黎,由祖母养大,在修道院受教育,18岁嫁入爵府,成为杜德望男爵夫人。但她对婚姻渐生倦意,遂只身从外省返回巴黎,独立生活,并开始写作生涯。初以男性笔名为《费加罗报》和杂志撰稿,后出书。其文采很快引起巴黎文化界的注意,众多名人拜倒在这位才女裙下,如大诗人缪塞和天才的作曲家肖邦。乔治·桑热爱旅行,并在作品中关注当时法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问题,表达出相当强烈的社会主义思想。乔治·桑不仅文采出众,还是女权主义先驱,并以其庞大的情人队伍中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而闻名。雨果曾称颂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乔治·桑1876年去世,遗下著述及3万余封书信。今年恰逢乔治·桑诞生200周年,法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女性,将2004年命名为“乔治·桑年”,并于2月3日启动了为期一年的纪念活动,到这里以后我们听说,法国文化部已经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演出和阅读活动。 纪念活动的组织者之一雷内说:她的书信是“我们文学史上最美丽的通信之一”。在这一片称颂与追怀声中,也许唯一的不和谐音是,法国官方继续无视民间要求将乔治·桑遗骨迁入巴黎先贤祠的要求。先贤祠是专门用以安葬法国伟人的至尊所在,伏尔泰、雨果和左拉都葬在这里。2002年的11月30日,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经过一系列备极哀荣的仪式,他的遗骨才被从家乡墓地中挖出,由希拉克总统迎进了先贤祠,成为入住此地的第70位伟人。 另据法新社的报道,由乔治·桑的孙女克里丝蒂亚娜·斯梅茨·桑,女影星克劳狄娅·卡尔狄纳莱,以及乔治·桑生前所居的法国中部地区的三位市长等人所组成的一个游说团,要求在先贤祠内为乔治·桑树碑的要求也被拒绝。女权主义团体完全可以据此指责权贵轻视女性,因为在先贤祠内,只有一位女性:即居里夫人。也有一些乔治·桑的书迷成立了一个反对移灵的协会,他们认为,入住巴黎先贤祠,与这位一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女作家的性格相去甚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