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海实在“减负”
| | | 上海:实实在在“减负”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减负”无疑是从政府到各级学校关注最多的热点。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面对社会各方的强烈呼声,上海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学期伊始,种种迹象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减负”的脚步越走越实。 课程改革是“减负”的基础 “要在‘减负’上突破,就得从课程改革抓起。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如是说。”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队和分类编班。 在晋元中学,高三课程安排较多,新学期开始便在课时设置上作相应调整,每周减少三节语、数、英语课时。“力求老师上课时精讲精练,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中小学课业负担重与教师关系密切,因为不少教师为获取晋升资本,大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为解决“减负”问题,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规定学校将“减负”纳入教师考核范围,要求教师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安排学生作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对“减负”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市教委一直反对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的依据。”瞿钧表示,为了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教育部门计划采取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管理、降低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等,并于新学期实施。
让学生普遍享受优质教学 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校园一卡通、校园网……按照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标准设计建造的4所大型郊区寄宿制高中学校,从新学期起,可以让更多郊县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介绍说,缩小校际差距,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普遍享受到优良的教学环境,有关部门将通过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使190余所相对薄弱初中学校,特别是郊区初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此,市政府向崇明等四区县各提供7000万元教育专项资金,向相对困难的崇明县又追加5000万元,支持他们分别将原来的区重点中学改建成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目前,上海郊区学校优秀教师缺乏,崇明县中学师资缺口达250人左右。为此,上海市教委曾专门制定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同时规定,全市中小学教师凡申请晋升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应有一年以上在农村中小学或相对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突破“一考定终身” “改变高考现状,放手让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实行宽进严出,这是升学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减轻学业负担的关键。”对于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改革升学制度,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专家项家祥分析说,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只有解开高考这个“结”,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减负”才能真正实现。 要减轻学生负担,还应该改革评价指标。项家祥认为,不能以升学率作为办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减轻校长、教师因升学率而造成的沉重压力,除了升学制度改革外,在教学上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淡化分数,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建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上海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高校招生,逐步实行高校自主、多元录取的制度,同时继续扩大春季招生、专升本、插班生等招生考试改革试点;高中阶段实行招生考试、毕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录取制度;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免费就近入学,小学、初中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测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