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给老师献上十支玫瑰
| | | 特别策划:教师节,我们给老师献上十支玫瑰
9月10日,是中国第20个教师节。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老师抒发了对学生的殷殷关爱之心……撷取其中十句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十篇感人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有人说,教师,是世间最伟大的职业;教师,是人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在此,我们给老师献上十枝玫瑰,表达我们深深的祝福,祝节日快乐!
大型专题:光荣的人民教师——庆祝中国第20个教师节
十 句 心 里 话 教 师 风 采
缅怀马祖光院士——当代高级知识份子楷模 师恩难忘 学生说:
——我拿到了某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又看到了老师脸上会心的微笑:“你是我最不放心的,考的比我想的要好!”那一刹那,我忽然找到了对父亲的感觉。也许在老师严肃神情的背后深藏着浓浓的希冀吧。……送他走的时候,我脑海始终是挥不去的是朱自清那篇著名的“背影”,也许老师对学生的牵挂原本就是没有理由、没有奢望的。(我成了宋老师“户口簿上的女儿”)
——我明白了,并非没有师恩啊,只是它来的时候并非总是像狂风暴雨,而是赋予平淡的生活,像细雨一样慢慢地潜入夜,于无声之中润物。(于平淡之处感深情)
——张老师是最了解我的人,我知道他之所以用“稿费”的方式来资助我的学业,是因为他明白年少的我有着一颗怎样敏感而又好强的心!(张老师给我发“稿费”)
——当我点了点头示意懂了时,我清晰而响亮地听到她说:“你真聪明!”什么?我没听错吧!我用怀疑的目光看了看她。她朝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一字一顿地说:“你真聪明。要继续努力。”转身走出办公室时,我已泪流满面。我告诉自己,我是聪明的,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温暖的一句话:“你真聪明”)
——在我的钱还没有寄到学校的时候,我收到高老师寄来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收到证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这些年来,特别是大学四年,我一直就是高翔莲老师的一个担心,是她放不下的一个心事,是她的一个包袱。(我一直是老师的一个心事)
教 师 风 采
徐本禹:一个志愿支教的大学生 教师心声 老师说:
——我不后悔(留在西藏支教),虽然我当初来的时候不是完全的自愿,但是现在我比任何人都更热切的热爱这里,要把青春留在这里,因为在这里我懂得了责任、信任,找到了自我,更找到了快乐和爱情。(西藏支教,我找到了快乐和爱情)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的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工作,每当看到一个个学生在我的努力教育帮助下取得进步,我便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与喜悦,并从中体现我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使我感觉到教育工作的快乐。(我为什么要做教师)
——我愣了,这太突然了!这个礼物让我没有丝毫的准备,一种幸福瞬间袭遍全身、击垮阴霾!我不敢讲话,因为我害怕一开口眼泪就要下来了。(一个老师能看到的最幸福的事)
——我是个老师,为此我每天感谢学生。无论别人的话语里是否藏着嘲讽,无论薪水是否又被悄悄扣减,无论压力是怎样的沉重,我都要感谢你们,是你们为我带来欢笑,让我永远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孩子,你是老师快乐的理由)
——当教师的工资的确不高。从八十年代的每月二十多元,到九十年代的一百来元。虽说经济上吃点亏,但我们却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每到春节前,不管村里换了哪一班村干部,都忘不了我们这些教师。都总要想方设法地尽其所能为我们搞些福利。村里的那些专业户,也总是用他们的特产来表达他们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当物欲横流,我坚守这片净土) 十 个 小 故 事 钢笔的故事 一个小学生,出于好奇和喜欢,偷走了老师的钢笔。在所有人都赞成搜查时,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然而老师阻止了将要发生的一切,然后平静地说不想以这种方式得到答案,只希望那个拿走钢笔的孩子能好好地爱护它,认真地使用它。并且终有一天会明白自已的错误,承认自已的错误。这个孩子本打算第二天天一亮就上门认错,再归还这支笔。可谁也没有想到,那天夜里……(详细)
写字的故事 一个初三的学生学业很优秀,字却写得很差。在一次发作业本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三下两下就把他的作业本撕得粉碎,远远地从讲台上向他的脸上砸去。冷冷地说:“这辈子你要是能把字写好,那猪也能成书法家!”从那以后,他玩命地练起字来。大二那年,他的作品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书法联赛的金奖,收到证书的当天,他就复印了1份,挂号、加急给老师寄了过去……(详细)
脚印的故事 一个军校的学员,为了能通过体能测试,将装有钱的信袋悄悄放到了军体教员的屋中。第二天,军体教员带他一起走上了一条泥泞的小路,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详细)
一个智障孩子的故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名字叫杨嵩,他由于出生时缺氧造成智力缺损。他的父母没有把他送到育智学校,而是百般周折地把他送进一所普通小学。毕业时他的作文是最令人感动,虽然只有两句话:“我想长大了做书法家,还有大家的心愿都成真的。”……(详细) 分数的故事 一位老师故意给自己学生的考试成绩多加了分。上课时,他低下头,给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的时候,他的眼晴噙满了泪水。“老师。”班里的女生们都哭了起来,男生们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详细)
教 师 风 采
全国模范教师吴乐琴在三尺讲台上撒播爱 粉笔的故事 一位老师上课时,忽然看见两支与众不同的粉笔,用纸紧紧地裹着,露出一小截粉笔头。在那一刹那间,老师的心被慰贴得平平展展,暖洋洋的。是哪个孩子为老师做的呢?……(详细)
游戏牌的故事 一个高中生迷恋上了打游戏,他的班主任找到了他的妈妈。一天早上,妈妈给他买了32个游戏牌……(详细)
教鞭的故事 一个顽皮的小学生,因为打架尝到了教鞭的滋味。他不服气,“你不就有教鞭吗,没什么了不起!”老师呆了,然后将教鞭送给了他……(详细)
药方的故事 一位老师在自己的生日收到了学生送来的一个笔记本,里面是学生们开给他的一张张“药方”。吃到了学生开的药,他感到自己成为了最开心的人……(详细)
600元钱的故事 一个小学生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发通知单那天,在他的录取通知书中,夹了一封老师给他父母的信,打开信封,只见里面还有600元人民币……(详细) 教 师 的 十 个 称 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教 师 风 采
大山里的老师:陈清华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尊 师 的 十 个 理 由
我们纵然列出十个理由,也道不尽对教师的一片敬佩之情,也说不尽我们对教师的爱…… 教师是伟人培育者 在茫茫数千载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人物伴随着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不断涌现,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会让几代人为之兴奋,为之激动雀跃。伟人们具有力挽狂澜的胆识和横贯长虹的气魄,伟人们拥有非凡的才华和高远的志向。这些都是成就他们伟大成就的必备素质,而这些素质大部分是得益于他们老师的培育。开国伟人毛泽东带领中华儿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在他成长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影 响最大,那就是杨昌济和徐特立。
教师是人生引路者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对我们一生事业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坚定我们为一项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教师一次偶然的提示有可能点亮了我们对某一领域兴趣的火花。据有人统计,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发表获奖演说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对自己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小学或中学老师的一件往事!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工人劳动创造出实用的产品,农民劳动创造出丰富的食粮,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发明新技术,而惟独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灵里,教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时时刻刻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是品德示范者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这是对身为教师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和期待。同时,这也是人们对教师的一种褒奖。教书先育人,教师不仅在知识和言行上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而且教师更为学生、为我们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品德样板。教师的优秀品格令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教师的高尚道德让所有人为之感动。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教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情,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教师是知识渊博者 老师的知识犹如奔涌不息的清泉,让我们总感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老师用他们的知识滋润着我们的成长,充实着我们的头脑,增添我们认识世界的力量。老师的知识让我们有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有了时刻拥有巨大知识宝库的安全感而从不惧怕任何的困难。当我们回顾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追寻我们事业发展的源头之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是老师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路。 教师是赤心报国者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是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人才的成长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繁荣要靠教师的辛勤劳动,靠教师的赤子报国情深。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开始,国家的命运时刻牵挂着众多教师的心。孔老夫子为了诸侯各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利益,他奔走讲学、传播德政。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且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教师是无悔奉献者 教师有一个充满关爱、热情大度的胸怀。他们把奉献作为自己的快乐,把给予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有一位普通教师的话语更体现了他们奉献精神的伟大: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的奉献;不要给我们太多的物质和金钱,因为我们怕世俗的物欲污染了我们纯洁的心灵;不要给我们太多的称号,因为我们只喜欢两个字“老师”……
教师是甘为平凡者 老师也许是我们生命中除亲人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可很多时候他们所留下的只是一束渴望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是课堂上一句亲切的话语,或者是台灯下批改作业的一个身影。这些都让我们更多地感受了老师的平凡,而正是老师的这种平凡造就了我们的未来。
教师是时代推动者 教师们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的教导,使青年学子们明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了新的理论并成为坚定的时代理论的实践者。新的时代,是教师推动了信息时代的真正实现,是教师引领我们进入了这个时代的殿堂,是教师让我们拥有了畅游信息时代的金钥匙。 难忘的十位教师银屏形象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生令我们尊敬和感动,而银屏上的教师因为真实表现了教师的生活和胸怀,同样也令人难以忘怀,在此,我们选取了最令人难忘的十个银屏中的教师形象,一起重温一下那份感动。
这些银屏上的教师形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当你细细看完这几部电影电视之后,你会发现,其中无论是中国教师苗苗的可亲可爱,还是美国家庭女教师领着七个孩子唱遍山野的快乐,或是前苏联感化院院长马卡连柯对犯过错误的孩子给以信任等等,在这些教师的身上,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对孩子极大的、无私的爱。他们以自身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凝结着人类真善美与崇高奉献的精神,那么真实而自然地将知识与信念,将爱与美,将人类智慧的结晶传递输送到孩子们的身上。 美丽的大脚 一个都不能少 音乐之声 生命因你而动听
小学教师:苗苗老师(李羚 饰)
出 自:(中国)电影《苗苗》1980年
这是一部1980年出品的描写教师的经典影片。影片中,由李羚扮演的韩苗苗被分配到实验小学当教,满怀热情的她却遇到了一群淘气的孩子,苗苗感到受不尽的“窝囊气”,向学校交了请调报告,但同学们已经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苗苗最终留下来,决心做一个为祖国培养幼苗的好园丁。
影片结尾时,苗苗老师的台词很多人仍记忆犹新,“我知道当一个好老师很难,校长曾经告诉我,当老师的奥秘是心,我慢慢才懂得,这是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的觉悟如今也许越来越少,因此无论多么老的电影在今天仍然有着启发的意义。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份纯洁的爱,才让我们记住了她,记住了在我们的年少时分,有一个叫做“苗苗”的老师,曾经带给我们一份纯真的感动和快乐。
初中教师:童老师 (杨昆 饰)
出 自:(中国)电视连续剧《十六岁花季》1990年
那是一群正处于十六岁花季的孩子,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走进了他们的世界里,走进他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欢笑、忧伤、心潮澎湃,一起体味十六岁花季的酸甜苦辣。
剧中童老师的形象应该说是当年屏幕前观看此剧的中学生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教师形象了。没有板着面孔地说教,没有高高在上的死板严厉,而是将学生视为自己真心的朋友,相互尊重、理解和真诚地关心,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敞开心扉彼此信任的。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希望有这么一位老师,领着自己走过那段懵懂、青涩、对未来充满希冀的青春岁月啊……
代课教师:魏敏芝(魏敏芝 饰)
出 自:(中国)电影《一个都不能少》1998年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四岁,教不成书,不想要。村长说,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她能给你把娃看住。先让她凑合一个月等你回来再说。
严格地来说,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娃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象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许就是她的“一根筋”让我们记住了她,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质朴和善良。
山村女教师:张美丽(倪萍 饰)
出 自:(中国)电影《美丽的大脚》 2002年
如果说《美丽的大脚》的开头和中间的情节给人看来是淡淡的悲哀和让人哭笑不得的诙谐。那么影片的最后在平静中却让人泪落满襟。张美丽由于为村里拉土豆到北京去卖,扒在土豆上熟睡后在拖拉机上被火车撞翻。就这样,张美丽还没来得及和她的孩子们打声招呼,还没来得及在她的讲台前停留片刻,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夏雨来到她身边时,张美丽是带着微笑离开的,她说:我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所以我要笑着离开人世……张美丽怀着平静的心态离去,我想她不会遗憾,因为她是为了孩子们,为了她最爱的教育事业献身的。最后洁白的床单被风吹起,盖在张美丽微笑的脸庞上,我想,这一画面将会永远定格在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们的心中。
民办教师:张英子(剧雪 饰)
出自:(中国)电影《凤凰琴》 1993年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教育最艰苦地带的教师处境的反思之作,在这个学校教师很少的贫困山区里,很多辛勤的老师在这里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也就是在这里,正直的英子从一个冲动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她凭着一片爱心,为了不让山区儿童失学,默默地做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和牺牲。尽管她,还有其他乡村民办教师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肩支撑起中国广阔的明天。
年轻女教师:王双玲(宋晓英 饰)
出自:(中国)电影《烛光里的微笑》1992年
片中的主人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小学教师王双玲,虽然身患严重的心脏病却毅然接了一个乱班。她一次次对学生的关怀、慈爱,感动了孩子们的心,使问题少年从道德的“悬崖”走向“思想”的平原,使那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而她自己却因积劳成疾倒下。影片最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妈妈”,正是对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中小学教师最好的称谓。主人公王双玲的教师形象就像这部影片的片名一样,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在一片温暖的烛光里,永远地微笑。
家庭教师:玛丽亚·任纳尔(朱莉·安德鲁斯 饰)
出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 1965年
获得1965年五项奥斯卡奖项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女教师玛丽亚·任纳尔不受繁文缛节约束,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绿茵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以及孩子们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她以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向人们昭示着:爱,是勇气,是达观,也是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生命态度。
音乐教师:荷兰(理查德.德赖弗斯 饰)
出自:(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1996年
喜欢演奏却没有天分?吹单簧管就像个肺痨患者一样四下走风变音?来,看看霍兰德先生是怎么教他的女学生的:他抢走了乐谱,告诉女孩说曲子都在心里,不需要再看了。当女学生依然毫无进展时,他问女孩子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你最喜欢自己脸上的哪一分?”女学生回答是头发,因为她父亲说她的头发像是日落黄昏。于是,霍兰德先生在女学生耳边低语:“那么,吹奏日落吧!”这一次,女学生真的做到了。
而在一开始,霍兰德先生只想着尽快结束他的教学生涯,以完成他的作曲,成为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但是他最终没有那么做,却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一生如此。他用音乐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
院长老师:马卡连柯
出自:(前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20世纪六十年代
四十多年前一部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是根据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自叙作品(书的中文译名《教育诗》)改编的,描写1920年,由于受到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破坏,许多孩子失去双亲无家可归。马卡连柯用关怀、热情与知识将这些不受管教的野孩子教育成诚实、有纪律、热爱劳动的新人。马科连柯以一个教育家博大的胸怀和爱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屏幕上用爱心感化“坏孩子”的令人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形象。
女教师:瓦尔瓦拉(玛列茨卡亚 饰)
出自:(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 20世纪五十年代
这部电影对于现在四、五十岁的人们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那句“优等,优等,优等……”的精彩对白会不会依然还令人记忆犹新?那首“挺起来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的诗是不是还能令自己记起当年那股青春的血液在身体里燃烧时的激情?前苏联优秀影片《乡村女教师》以她跨越时代的力量影响过我国好几代人。许多当年的学生正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才立志投身到教育事业中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