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线教师出计献策
| | | 给教室后排孩子更多关爱 一线教师出计献策 排座位看似小事情,却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微妙的影响。昨天在电话中,很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走进孩子们中间
建国路小学校长刘桂平建议通过前后课桌的高度调节来解决后面孩子的上课问题。“不过,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听清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老师讲课时也应该尽量走到孩子们中间,而不是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这样不仅可以前后兼顾,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一个班最好少于40人
不少老师都提到“小班化教学”。西铁一中的心理咨询老师苏老师分析说,老师课堂上眼神、声音和肢体语言所能触及到的最佳范围正好是30人左右,但现有的教学设施不能完全做到每班30人,所以40人的小班式管理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最合理的一种分班办法。教室座位排数减少了,学生与老师接近了,交流互动的频率也得到了提高。
●“斜式滚动法”教会孩子去珍惜
苏老师建议:让学生以对角线调换座位。她说,这样不仅可以使坐在后排的学生有机会到前排听课,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后排的同学珍惜坐到前排的机会,调到后排的同学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去体谅别人。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打进电话的读者,不论学生还是家长,对这种方式都持肯定态度。
●调高后排座位缓解学生压力
西安行政学院的刘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工作,她说小班化管理虽然是老师家长看好教育界倡导的,但现实制约了小班式管理。刘老师说,面对一个班就有70个学生的现实状况,学校可以解决的就是在改进校舍时注意加高地面高度,使地面形成坡形,通过调高后排关照后排学生听讲。刘老师的办法与黄先生提给本报的建议不谋而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