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
| | | 单纯性的厌学是指孩子在没有外界强烈的刺激情况下出现的不爱学习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孩子过去学习成绩一直较好,由于考试出现了低分,心理压力过大,情绪郁闷产生对学习兴趣的减退现象;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因为儿时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没有意识到,因而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及不良学习方式,形成了定势,他们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而表现出厌学和逃学现象。这样的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表现总是在搞小动作,教师督促也无济于事,他们学习的效率很低。家长只好每天晚上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学习。显然,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进入初一时,还能配合学习,进入初二后,过去固有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学习跟不上进度,尽管家长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吃小灶”补习功课,孩子还是屡遭学习上的挫败,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减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不再顺从家长的意愿,兴趣广泛,广交朋友,生活空间扩展了,对精彩的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吸引力,对学习的信心逐渐减弱。 解决方法:
建议家长先要了解孩子、接纳孩子,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意识到学习知识和发展他的特长的关系。有一些孩子,基础不好,一但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想重新学习,他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科学的补习计划,学习知识是一个过程,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应始终支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