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青春风暴期需理性引导
| | | 校园暴力成隐患 青春风暴期需理性引导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记者结束对学生的访谈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学校校长用这样八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表示,学校的功能本来是教书育人,而现在已经异化成“应试得分”,社会环境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又让学生心中藏着许多心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说人格健全。“种种不良因素其实已在校园里埋下‘地雷’,我们学校30多年没有出过学生的刑事案件,可是我自己都没有把握哪天不会出事情。”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更具有叛逆感和攻击性,另一方面学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除去学业之外,贫富差距、家庭环境等社会问题也转移到他们身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孙中欣表示这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只要引导得当,有暴力情绪的青少年经过学校教育,还是可以平缓地度过青春风暴期,获得健康的人格。
校园暴力隐患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减轻校园暴力的隐患,孙中欣给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要切实减轻,长时间的功课会助长孩子的烦躁和抑郁情绪;二是要保证学生体育课和活动课程的时间,除了强身健体,体育活动还有很好的宣泄功能;三是辨证看待宣泄性的影视、游戏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要防范它们的负面作用,一方面也要肯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疏导学生的暴力情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