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父亲的角色
| | |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出生前,他正忙于工作;孩子出生之后,除了忙于工作,他在外面还找了另一份活,为的就是多挣一些钱。他说养一个孩子太需要钱了,他必须这样没有白天黑夜玩命地干活。有钱作为依托,家庭生活的齿轮就像添上了润滑剂,飞快地旋转起来。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除了要天上的星星没有,其他都能尽其所有。那一阶段,准确地说是从孩子出生到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一家这种物质丰富全家其乐融融的样子,确实让我们羡慕,甚至嫉妒。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花钱托人给孩子找了一所重点小学。如今,"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这对于发财了的他并不算难。只是学校离家很远,坐公共汽车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这也难不倒他,依然是钱帮助了他,先送老婆学开车,再花钱买了辆小轿车,让老婆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一连串在别人看来很难的事情,在他们一家面前或者说是在钱的面前全部迎刃而解。他和老婆都很高兴,日子顺风顺水,过得滋滋润润。 对于男人,一般热衷于外面的世界,而钱似乎是永远赚不够的,谁还怕钱票子压手吗?这样的日子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由于整天在外面忙着挣钱,他顾不上孩子的功课,只是,这一次没有给他敲响警钟,他只是又一次花钱摆平了眼前的困难,花了几万块钱的赞助费,硬是把孩子送进一所重点中学。他再一次以为真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他只要用钱就可以帮助孩子铺平成长的道路。 命运给予他最沉重的打击,是在三年后孩子初中毕业的前夕。在此之前,他照样按他既定方针行事。自以为夫妻俩一个在外面铁齿的耙子紧搂,一个在家里有底的匣子搂紧,只要铁齿的耙子在外面别缺齿,有底的匣子在家里别掉底,他们还发什么愁呢?他们自以为男主外女主内配合得天衣无缝,恰恰忽视了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时,缺少了父亲的滋养,心理是不健全的,是再多的钱也难以解决问题的。他却只是给孩子钱,给孩子一个睡熟后的迟归的身影。孩子的学习成绩渐渐落了下来,而且如塌方般不断跌落。起初,他花钱给孩子请家教,但解决不了问题,毕业考试时,分数差得太多,不用说高中考不上,就是他花再多的钱,也只能上个职业高中。让他最受刺激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无可奈何地跌落,更主要的是孩子对他的冷漠和疏远,见了他连叫一声爸爸都不肯。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地干,挣的钱基本都花在这个家这个孩子的身上了,却把孩子喂成了白眼狼!他对我这样说:"你说,我挣这些钱为了什么?" 钱不是一切,作为一个父亲,挣钱也不是惟一的。你可能拥有了钱,但你如果失去孩子的未来,你的再富裕的家也是不完整的。作为一个父亲,你在外面扮演的社会角色再好,回到家里也必须重新演好父亲的角色,而这后一个角色,绝对不是用钱就可以塑造成功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