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与孩子共度孤独
| | | 许多中学生都认为,在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校园生活后面,其实有许多孤独的心。 孤独的原因有3种:一种是因为成绩或者相貌、能力平平引起的自卑心理。这些同学往往因此看不到自己的长处,长期压抑造成心理问题。而出于害羞或者担心被嘲笑,大多数同学选择“自酿的苦酒自己喝”,极少跟外人说起自己的烦恼,即便是对朋友或者家人也三缄其口。虽然学校也有心理辅导室,但却设在老师办公室所在的那座主楼上,大家连往那门口的信箱投下写满疑惑的信都缺乏勇气,更甭提迈进那道门槛啦。所以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反倒是晚间电台的谈心节目吸引了不少学生,但那是成人节目,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搁在肚里的石头始终堵着,长年累月就难免会影响心理健康了。 另一种是由于感情上受到了打击。比如有些同学早恋失败或者陷入单相思,这往往会使他们坠入消沉的情绪之中,因为无人可以倾诉,所以越发疏远了别人。再比如有的同学由于亲人不在身边,长期得不到关爱,因而易产生极端心理,嫉妒别人的幸福,对身边的人冷漠等等。 第三种是由于在学习上多次失败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从而心理失衡。这些,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心理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很多同学说:我们16岁,我们也渴望鲜花、成功、被爱和被尊重。然而他们又觉得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他们是差生,所以这些他们都得不到。他们说:当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但分数仍然不高时,得到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训斥。没有人关心我们内心的感受。当我们经过一整天艰苦的学习,疲惫不堪时,我们渴望家是个温馨的港湾,可饭桌上,父母们不停地称赞邻家的孩子多么多么出色。他们忘了,我们也渴望优秀,我们更渴望他们能发现我们身上的闪光点。其实除了学习,我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可当我们在运动会和艺术节上自鸣得意,以为终于熬到了“咸鱼翻身”时,老师们却笑言“运动会是差生们的盛会”“艺术节是差生们的节日”。在各种心理压力之下,我们叛逆、放纵。于是,在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一群不守纪律、不思进取的坏学生;在同学眼里,我们是班级的害群之马;在父母眼里,我们是令人头疼的混世魔王,还谈什么成为父母骄傲,只要不有辱家门就算烧高香了。我们想知道的是,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否偏离了方向? 对此四川省长宁县中学心理辅导中心王建强认为:消极心态似阴影笼罩在学生心里。作为中学生,一方面功课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又难免遭遇青春期种种“成长的烦恼”,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在他们的心理上有所反映。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到困惑、抑郁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倾诉并得到别人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当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时,老师和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们平等的交流和帮助。如果走不出去的话,不仅妨碍学习,而且会极大地损伤身心健康,在这里教给家长一些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办法。 (1)宣泄法。当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使自己焦虑、郁闷的情绪得以宣泄而达到情绪稳定。 (2)转移法。把思想情感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如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电视等。这样,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3)忘却法。自己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找到医治后悔的良药,面对现实,忘却过去,正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可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4)换位法。面对心理烦恼,只要转换一下视角,常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心理压力迎刃而解。有时还要做点让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问题也会不成问题了。当然,在心理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建议学生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以解除心理危机。 西安民兴中学石新荣认为:一旦进入中学,就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则是这种心理加速的助推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有限,考试恐惧便成为中学阶段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作为学校和老师,首先应该改变对学生及学生考试成绩的态度和看法。老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符合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的立场上看待教学和考试,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尽量在学校里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不能让“考试恐惧症”湮没了孩子们应有的笑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