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充满着我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和燃炽我欲火的炉灶一般的戏剧所攫取。人们喜欢看自己不愿遭遇的悲惨故事而伤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愿意让看戏引起悲痛,而这悲痛就作为他的乐趣。这岂非一种可怜的变态?人越不能摆脱这些情感,就越容易被它感动。人自身受苦,人们说他不幸。如果同情别人的痛苦,众人就说这人有恻隐之心。 但对于虚构的戏剧,侧隐之心究竟是什么?戏剧并不鼓励观众帮助别人,不过是引逗观众伤心,观众越感到伤心,编剧者就越能受到赞赏。如果看了历史上的或是捕风捉影的悲剧而毫不动情,那演戏者将败兴出场,承受批评指责;假如能感到回肠荡气,观众自然看得津津有味,演员也自觉高兴。由此可见,人们喜欢的是眼泪和悲伤。但谁都要快乐,谁都不愿受苦,却都愿意同情别人的痛苦,同情必然带来悲苦的心情。那么人是否仅仅由于这一原因而甘愿伤心? 这种同情心发源于友谊的清泉。但它将去何处?流向哪里呢?为何流入沸腾油腻的瀑布中,倾泻到浩荡灼热的情欲深渊中去,并且自觉自愿地离弃了天上的澄明而与此同流合污?那么人们是否应该摒弃同情心呢?不,有时应该爱悲痛。但是,我的灵魂啊!你要防止淫秽的罪。 我现在并非消除了同情心,但当我看到剧中一对恋人无耻地作乐,虽然这不过是虚构的故事,我却和他们同感愉快;看到他们恋爱失败,我也觉得凄惶欲绝,这种或悲或喜的情味于我都是一种乐趣。而现在,我哀怜那些沉湎于欢场欲海的人和因丧失罪恶的快乐或不幸的幸福而惘然自失的人。这才是比较真实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心不是以悲痛为乐趣的。怜悯不幸的人,是爱的责任,但如果一个人怀抱真挚的同情,那他必然是宁愿没有怜悯别人不幸的机会。假如有不怀好意的慈悲心肠,——当然这是不可能有的——就会有这样一个人:具有真正的同情心,而希望别人遭遇不幸,借以显示对这人的同情。应当说:有些悲伤是可以被赞许的,但不应说是可以被喜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