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一支辉煌的火把,我们要将它 燃烧的极其明亮,然后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爱尔兰]---- 11856—1950) 萧伯纳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的祖上曾是豪门贵族,但到他祖父那一辈,家道衰落了。 萧伯纳小的时候.很爱读书,7岁起就开始读莎士比亚的剧本了‘他还特别喜欢音乐,许多歌剧音乐,他能用口咱从前奏吹到终曲。可是因家里穷,他没有读完中学就停学了。母亲带着女儿去了伦敦‘15岁的萧伯纳在都柏林一家地产公司当了一名小职员。 萧伯纳不忘读书,还喜欢写作。在工作空余时间,他经常和一些同事作“笔头辩论”,就是设定—个问题,)6C方用写作的方式进行“论战”,你一篇,我一篇一这样,既锻炼了脑筋的灵活性,也使写作能力得到提高c萧伯纳在这种“决斗”中.思维和笔谈能力迅速增强:他把自己写的一篇寄给一家杂志,竟被采用了:他高兴地对朋 友们说: “这是我的处女作,我将来还要写大部头作品呢!” 在地产公司工作期间,萧伯纳有机会接触了许多贫苦百姓,对爱尔兰的历史有了很多了解。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了。 在萧伯纳青少年时代,他的祖国还处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每年要向英国输送大批谷物与金钱。萧伯纳对此十分愤怒。他的第一个剧本《鳏夫的房产》就是以自己的见闻为题材创作的。他后来在剧本《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还借剧中人物道出人民的心声: “爱尔兰现在之所以痛苦不堪.就是这班家伙的毒手搞出来的,” 1876年4月,20岁的萧伯纳告别家乡,来到了英国伦敦,他指望在伦敦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可是,在伦敦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先是在一家电话公司找了个差事,可公司不久便倒闭了.又到《大黄蜂》报写音乐评论,可报社也很快停刊了。他只好为药店写广告,挣很少的钱。穷困,逼得他要坦办法生存下去。 他决心写小说,每天起早贪黑,坚持写20页文稿,在5年之内,他连续写了五部长篇小说,然而,他没有找到一家出版商肯接受他的作品。他仍然在穷困线上挣扎。 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萧伯纳决定向自己的弱点挑战。他从小怕羞,不敢在大庭广众前说话.有时去拜访朋友也迟迟不敢叩门,这怎么能被社会承认呢?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托人介绍参加了“考求者学会”.每周出席学会的辩论会。从1880年秋天起,他尽量坚持不缺席,并争取每次都发言。他留起了讽刺家式的头发,训练自己的即席讲演能力,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以潇洒的手势来加强演说效果。这样,他很快就 成了一位令人倾倒的演说家。 1882年9月的一天,学会请来了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他的演说使萧伯纳听得人神。亨利·乔治说, 目前土地部归个人所有,农民租种土地把收获的绝大部分缴给了地主,结果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民都依旧贫困。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单一税,租种人只向国家赋税,这样人民才能富裕.人剥削人的现象才能被克服。萧伯纳听后大受启发,会后.他找来了亨利·乔治的代表作《进 步与贫困》,并从此开始以“经济共产主义者”的面目出现在讲坛上。后来,他结识了剧评家威廉·阿切尔。在阿切尔的推荐下,他开始为报纸撰写文章,他的文章轻松幽默,又不乏机智深刻的议论,同时他还是个一丝不苟的认真撰稿人.所以无论是报刊编辑还是广大社会读者都对他格外青睐。 1888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的集会上.萧伯纳结识了英国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爱琳娜。爱琳娜邀他参加社会主义者的演剧活动演出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爱琳娜扮演娜拉,萧伯纳扮演高利贷者柯洛克斯泰。 萧伯纳从易卜生剧作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中体会到,戏剧可以成为“思想的工厂,良心的启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进步的庙堂”。他于是决心从事戏剧创作,同时开始潜心研究易卜生剧作,并于1891年写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本书是现代欧洲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论著。 1892年,萧伯纳正式尝试创作剧本.写出了《不愉快的戏剧集》、《愉快的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三部戏剧集.他的这些作品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毫不容情地揭露资产阶级伪君子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