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一个专门饲养猴子的老翁,他非常喜爱猴子,所以,鲜蹦活跳的猴子竟养了一大群。日子一长,老翁渐渐地摸透了猴子的脾气,而猴子呢,好像也很懂得人意似的,很称主人的心。然而老翁的家景也不富,为了尽量让猴子们吃个痛快,只得常常省下家里人吃的东西。有一段时间,老翁穷得实在拿不出足够的食物,就想对于猴子每天的食物限制一下,定量供给,可是又怕这些猴子平日里吃饱喝足、娇生惯养的,如今一下子限起食物来,会大大地不高兴,甚至调皮捣蛋再也不听自己的话。 老翁有点左右为难。想了很久,觉得只有耍个法子骗骗它们,否则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咳,猴儿们,现在我给你们说件事。”老翁一本正经地宣布道。 众猴子见主人召唤,呼噜一声,就跳跳蹦蹦、挨挨挤挤地拥了过来。其中一个红脸翘鼻的小毛猴,冷不防地一个筋斗竟从远处翻到主人的怀里。 老翁摸了摸它的脑袋,继续说道: “我想,从今天起给你们吃橡子,早晨给三升,晚上给四升,怎么样?够不够?” 众猴子一听“朝三暮四”,可气坏了,这么一点橡子怎么够吃呢。大伙儿不由竖立起来,瞪着眼睛,露出一副“金刚怒目”的样儿。糟糕!老翁一见赶忙改口道:“那么,早晨给四升、晚上给三升,够不够呢?” 众猴子一想,“早晨给四升”,不错,一会儿功夫主人就加了一升,老头儿真好!这样,众猴子点点头,趴了下去,在地上互相磕头碰脑、翻滚窜爬起来,表示十分满意、十分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