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庄子与弟子 
  有一次,庄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出游,经过一座草木葱茏的大山,看见山里的一棵大树生得躯干粗壮、枝叶茂盛,简直就像一柄拔地盖天的大雨伞,在绿叶披离的树林之中,它挺然耸起,别有一番古古森森、莽莽苍苍的气象。行人路过,每每要对它左顾右瞧地观赏一下,甚而至于有人停下来,专门走近它,用手摩挲着它那斑斑似鱼鳞的树干,抬起头来特地瞻仰一阵子。
  山里有一大群工匠正在齐心合力地伐木。他们砍啊砍啊,干得很热乎,略略粗壮一点的树木,几乎都被砍倒在地,唯独对于近旁的那棵大树却熟视无睹,不屑一顾。仿佛那不是树木,只是沙漠中的一棵巨大的仙人掌,无所用之,派不了用场。
  庄子见了这情景,暗暗发笑,心想:人苦于不自知,真所谓是“能见千里之外而不能自见眉睫”,眼下明明竖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不伐,而去伐较小的,就像放着大鱼不捕,倒劲头十足地去捞小虾鱼。这,能说是聪明人的行为吗?哈,真是天晓得!
  “你们放着这棵大树不伐,莫非想留到夏天乘凉吗?”庄子的一个弟子走上前去,向伐木的人们问道。
  “哈哈,这棵树大则大矣,不过,大而无用。”一位胡须花白、正弯腰干活的老工匠闻声站了起来,笑着答道。“为什么无用呢?因为这树的木质不好,内囊太劣。做成的器具,容易被虫蛀蚁咬,发霉受潮,所谓‘朽木者不可雕也’。我们伐木的老手是看不上眼的。假如它是棵有用之材,在我们之前,也早有人抢先把它砍去了,也留不到今日了。”
  庄子听了,又把那棵大树端详了一番,才感叹道“哦,原来如此!真正是‘外表文秀、腹内草莽’呵!不过,这棵大树能自由自在地长了几百年,享了偌大的寿数,乃是因为它不材的缘故呀!”
  从这山林里走出来时,天色已渐渐地暗了。举目眺望,远处青山脚下横着几间草黄的茅屋,在暮霭弥漫之中袅起了几缕灰淡的炊烟。这茅屋的主人是庄子的朋友,一见庄子一行突然光临,心里真是喜出望外,即刻吩咐家中人杀鹅烧菜,准备好好款待款待他们。宾主正谈笑间,一个束发小童来向主人请示道:
  “我家棚棚里有两只鹅,一只能呱呱地叫唤,另一只却是哑巴,从未听见它叫过一声,不知先让我杀哪一只?”“先把那只哑巴鹅宰了,不会叫,傻乎乎的,养着也没用。”主人想了想,就这样关照道。第二天清晨,庄子他们谢过主人,就早早地出发赶路了。途中,弟子们似乎想起了什么,就对他们的先生说:
  “世上的东西,纷纷扰扰,真是奥妙无穷 呵!昨天山里的那棵大树,粗粗一看,却是亭
亭玉立、堂堂一表,但木质低劣,所以工匠们不派它的用场。这样,那棵大树正以不材的
原因,活了几百年。而昨晚上我们吃的那只哑巴鹅呢,却以不材的原因被主人瞧不上眼,一刀宰杀,烧成鹅块,让我们美美地打了顿牙祭。这样看来,同是不材,却一则是生,一则是死,得到的下场竟有天壤之别。这是什么道理呢?真使人左右为难。先生如果由你来对付这尴尬的事情,你将怎样来应付呢?”
  庄子一听,哑然失笑,说:“哈哈,你们倒也有些鬼机灵,竟偷偷摸摸地思索起这等事情来了。那么,如何对付这种事情呢?首先,先生我将立身于材和不
材之间。因为世上的东西不是绝对的,‘材’不一定全好,如成材的树木要先受砍。‘不
材’不一定全坏,如不材之木能享大寿。可见这没有一定之规,需要随机应变。不过,所谓
立身于‘材与不材之间’,说说容易,做做也难,而且就是能做到的话,也未能全部摆脱一
种累赘。因为立身于‘材与不材之间’,任你朝哪一方发展下去,都将成为‘材与不材’,
都有一种弊病。”
“那么,究竟怎样才好呢?”弟子们仿佛被先生引进了一座迷宫,东撞西窜,苦于找不出
一个头绪。这时,庄子的目光猛地一亮,继续讲道:“至于能掌握咱们道家的学说,而立身于世界的话,那事情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就能超然于这些弊病之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我高
瞻远瞩,看得透彻,我既无需你夸奖也不理你毁谤,我不是好树也不是哑鹅,我仿佛像这样
东西又仿佛不像这样东西,我升腾似龙屈蛰如蛇,观察世上变化而变化:你变我也变,你不变我已变,等你变了我再变——就像主人要杀鹅的时候,我成为呱呱之鹅,免杀;而工匠伐树的时候,我又成为不材之树,免砍。——总之,无论如何,我决不死板板地成为某一个固定的东西,如呱呱之鹅、不材之树。因为这些东西也有弊病,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和一定的时间内幸免于灾。呱呱之鹅,虽然会叫,但毕竟不是鹦鹉八哥鸟,迟早一宰了事,而不材之树呢,虽不能做器具,但这么大的个头,砍下来当柴烧也是好的。所以我决不死板板地成为某一个固定的东西。要知道,抱残守阙,不能变化,最终就将陷入自己的对立面呵!因此,我永远像龙又像蛇,环境你变我也变,我独自逍遥于万物之上,任你什么东西也不能成为我的累赘。哈,这就是我道家之祖神农黄帝的看家本事了。
  “至于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芸芸众生则就不一样了。他们各自局限于一方,都有弊病。
譬如,有团聚的就有分离;有成功的便有毁败;有棱角的容易遭受磨损;尊贵一点的容易
遭物议;想有一些作为的未免不遇到挫折;圣贤一些的会遭到算计;无能一些罢,又要受欺
凌;他们何尝能保持原先的一种状态而不受到侵害呢!啊,可悲呀,大自然的法则似铁一
般,任谁也不宽容。顺之者昌、逆之则亡。生死存亡,千钧一发,呼吸之间已是瞬息万变
了。弟子们,你们好好地给我记住,倘要全身保性,超脱利害,那么唯有以咱们道家的‘道
德’为归宿,舍此则莫由了。”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