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中期著名的儒者,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他通过国家考试以后,没有像一般儒者那样,留在京城做官,以求晋升,而是自愿到地方做官,接触实际和下层。他的政绩和学问逐渐得到当时的大臣、儒者们的普遍称赞,被推荐给皇帝主持中央政权。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儒学贯彻到实际之中,帮助皇帝成为像上古尧舜那样英明的君主,于是依《周官》为榜样,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政治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继承传统儒学,企图建立一套礼乐制度,包括官吏的设置,来实现统治的巩固和秩序的稳定。根据当时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王安石又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放在基础的地位,这就损害了某些政治集团和私人的利益,这些政治集团诬陷他不信天命,不遵守祖宗制订的制度,不采纳别人的建议,并借助当时发生的自然灾害,说是由于王安石的改革触怒了上帝。于是王安石被免职,改革的成果全部被推翻。
  伴随着王安石推行的政治改革,是他推行的儒学改革。他亲自选定《周官》作为最重要的儒学经典,并亲自加以注释,称《周官正义》。此外还主持了《尚书正义》、《诗经正义》的编写。为了准确理解儒经,王安石亲自撰写了一部字典性质的著作,称《字说》。这四部书被作为当时国家儒学教育的基本教材,实行了100多年。儒者们考试,必须以这些著作为标准答案。鉴于王安石对儒学的特殊贡献,死后曾被封为王,在孔庙中作为“配享”接受祭祀。在中国历史上,儒者得到这样崇高荣誉的只有五个:颜回、子思、曾参、孟子和王安石。但是后来,随着程朱新儒学的兴起,王安石不断遭到抨击。到南宋时期,以“不畏惧天命”的罪名被逐出孔庙。
  王安石对儒学的种种问题都有讨论。在《周官正义》中,他不仅讨论了国家政治问题,还讨论了鬼神和祭祀问题。他认为,一般人死后为鬼,而圣人死后为神。他的这种鬼神论为当时不少儒者所接受。他讨论了人性问题。孔子曾经说过,人有两种,一是上层的有智慧者,另一种是下层的愚昧者,智慧和愚昧的对立是不会改变的。过去儒者都把这话作为人性有善有恶的经典根据,王安石认为,孔子所说的智慧和愚昧是才能,不是人性。人的本性,都是善的。王安石在人性讨论中区分了才能和本性,对以后儒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王安石被逐出孔庙,他的著作也从国家教育中彻底废除,并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遭到程朱新儒学的抨击,以致许多著作失传。只是到了近代,人们才逐渐承认王安石的政治变革,但对他的儒学仍然很少研究。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