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东方古代文化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后期著名的儒者、文学家。字退之,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他出身官吏世家,幼年丧父,靠哥哥、嫂嫂把他抚养成人。他在朝廷担任过许多官职,其中有管理学校的国子祭酒,最高做到吏部侍郎。由于他性情耿直,在做官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最严重的一次是由于劝告皇帝不要把佛骨迎进皇宫供养,被从成长安(今西安市)流放到广东潮州做地方官。韩愈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坚决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抨击佛教和道教对儒学的威胁。他认为,儒学是从尧、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传的正统统治思想。这个统治思想就是按照仁义去做,它载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书,表现于国家的礼乐制度、政治法律之中,其要点是君发布号令,臣执行号令,民众交纳赋税,服劳役,经营商业。君不发号令,臣不执行号令,就是失职;民众不交赋税、服劳役,就应该杀头。但是佛教和道教宣传回到上古,不要君臣父子这样的统治,他们自己也不交纳赋税,不服劳役,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韩愈建议,焚毁佛教、道教的书籍,强迫僧侣和道士还俗。韩愈认为,这样的道,孟子以后就失传了。他把接续儒家的道统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韩愈开始,长期被冷落的孟子得到了重新评价。《孟子》一书,和与它内容接近的《大学》、《中庸》等儒家典籍也得到了重新评价。以这些著作为根据,韩愈和他的弟子们在儒学对人性问题的讨论长期沉寂之后又重新讨论了人性问题。韩愈还继承传统观念,主张性三晶说,他的弟子们就又主张性善说。韩愈和他的弟子们,是后来宋代新儒学的先驱。他自己死后也进入孔庙,作为“先儒”享受后世儒者的祭祀。后来,从官府到民间,普遍把他当做土地神加以祭祀。
  韩愈主要著作是《原道》等文,后人把他的诗文汇编成《韩昌黎集》。他的朋友们曾经劝他写出像《孟子》那样的著作批驳佛教、道教,他认为佛教、道教势力太大,写了也可能失传或被毁,所以终究没有写出系统的论著。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