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读书时间
 e—b00k,阅读革命 
e—b00k,阅读革命
  巴 丹
  网络,是一种新的阅读介质。读书好还是读e--book好?这个命题让人们犯难。
卢梅坡《雪梅》诗云:”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说是也。介质的不
同,也是各有千秋,并没有绝对的优劣。
  实际上,正是介质的发展使阅读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革命。
  现在,人们仍然对纸介媒体保留着敬畏。这可以追溯到蔡伦发明纸张以后的全部
阅读史。在以纸介为载体的阅读文化中,人们常常会沉浸在对传统的缅怀之中。会像
冰心一样怀念小橘灯,怀念书桌前的炭火.红袖添香,研墨洗笔。再古一些的人呢?
他们一定怀念厚重的竹简,沉重的铜铁,柔软的帛,甚至是石碑,甲骨,热爱上面镌
刻的那些永垂不朽的字。
  实质上,新媒体所赖以建立的阅读基础,根本上与书籍并没有差别,它在解读方
式上以自己的特点发展了巨大的空间。
  网络的特点在于它”互动”的阅读方式。从目前的情况看,互动阅读与传统的读
纸介书籍的“控制阅读”之间并非一种替代的关系,反而有互补的作用。
  书籍是经过编辑和梳理的成品,而网络需要个人的编辑和选择;书籍是经过烹饪
的熟食,后者是原生态的生食。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也不能互相替代。随着传播方
式和手段的迁演,人们对媒体的接触程度大大提高了。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网络
方式是人们媒体接触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网络阅读开始了阅读方式的一场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我们看到了网络媒体虽然不能取代其他媒体,但它有着明显的先
进性。
  网络是无极的,它巨大的包容性,使信息无限流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们对信
息的需求。现在用搜索引擎查资料.你可以瞬间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么说吧.就算
是大海捞针,只要这一根针在,你就能捞到。这就是网络。在网上我们可以如天马行
空,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
  这是时代的、高效的阅读方式。你必须知道,如果你还仅仅迷信纸书,将来,纸
贵如锦。在纸媒体为主流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依然怀念纸书。而我们这一代
人,下一代人,将在电脑前长大,不必再触摸纸张的质感,同样可以触及写者的灵
魂。当我第一次读到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时,就立即意识到,我们的阅读乃
至生存都将与网络蒂结不解之缘。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方便快捷地从网络获得信息。读者群体的年轻化对阅读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他们的阅读不仅仅是寻求精神上的皈依和认同,而越来越重视阅读带来
的视觉享受和愉悦感觉。网络所提供的,正是全方位的,个性化的、立体的阅读。
  有人认为.书是精英文化,电子文化是大众文化。这种看法是有偏颇的。文化的
层面不同,并不取决于媒体介质的差异。纸介质并不比电子介质更高贵。介质所承载
的文化品质与介质本身无关。所以,无论书籍也好,广播电视也好,网络也好,本身
只有传播特点的不同,并没有高低雅俗之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都可以任选介质为
其传播载体。
  说得再透彻一点儿:介质本身有差异,但阅读的本质是一样的。大胆地上网吧,
读e—bookQ巴,你将站在时代的阅读高端。

书约蒋子龙
  蒋子龙希望自己的风格有厚重感,能给人以思想的厚重,也能有机智幽默的一
面。能做到这一点很难。他的作品风格总在追求新意。蒋子龙说,他的小说一般很沉
重,但实际上他不希望别人看得很累。他感到大量的阅读哺育了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开阔了自己的文学视野。不倦地阅读和咀嚼,促进了自己对社会、对文学、对历
史和对自己的反思。他嗜读的其实是两本大书:有字书和无字书。一段时间以来,
每天晚上都看《新时期文学本体论思潮》,这本书把这些年来东西方作家采用的各种
文体拿来讨论,很难读,但也得读。因为我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很苦恼,要写的东
西很多,每一部书的流泻方式应有所变化,却老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就想了解20多
年来作家如何变化自己。

蒋子龙书缘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三侠剑》。上初小.晚上在油灯下磕磕巴巴地给乡亲们
念,知道了人间有恶有侠.知道了朗读的技巧,什么样的故事受欢迎。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东周列国志》。历史是精神的培养基,了解历史才会重视现实。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有两种书必须看,青少年时不看.到老了还得补上: 《世界
童话》。《十万个为什么》。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飞快地、大量地阅读,选出有用的和有价值的书保存。工作需要读有用的书,精
神需要读有价值的书。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三国演义》。经典是可以受用终生的。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父亲。有些书是怕父亲打才记住的。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书可以嫁接人生。自己的一生无论怎样曲折都是单调的,而阅读知道了世界上还
有多种人物,多种命运,多种生活。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阅读营养人的精神。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没有限制,多多益善。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现在可不读的书太多了,得自己去挑选。
  读书有什么捷径?
  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补钙的书是非读不可的。经典要多读,方能
博学。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经常把自己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子女,如此便经常有讨论,他们只要说出不喜欢的
理由,就不勉强。
  为什么有人读书很多,却成为“书呆子”?
  书呆子不是因为读书多.而是被书所读——“毒”。
  您有一生的阅读计划吗?如何制订出来的?
  没有太具体的读书计划。每到年底要拿一个月把本年该读未读的书读完。还存了
很多好书等退休后慢慢读。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上网和看电视也是阅读,只要不被网络网住,不被电视“电死”,就不必担心。
  您上网p马?也看e—bookn马?
每天都上网,时间有长有短。网是好东西,我用来网鱼,自己不会变成鱼被网住。
  读书能不能吃“快餐”?
  现在必须学会快读,然后把垃圾书丢掉。完全不吃快餐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天
天吃快餐。

被书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如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
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
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
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
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
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
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
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
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
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
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
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
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
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
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读书的格调
  巴 丹
  自从保罗·福塞尔的《格调》流行以后.仿佛一夜之间,什么都”格调”化了。
套用在读书上,于是,读书也有格调了。读书的高格调是“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舂
去几多时”。读书的实用主义格调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众文
化是什么格调?读书能不能吃“快餐”?作家们的观点大致相似。偶尔吃一餐可以,天
天吃不行。但是,快餐文化的衍生速度十分惊人。所谓快餐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
化、流行文化、商业文化等,是相对于精英文化、严肃文化而言的。西方的一些学者
对大众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大众文化重复雷同多、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迎合大众的
口味而缺乏原创精神、以盈利为目的而把文化变成了消费品、以娱乐为主却不鼓励独
立思考。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偶像
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诸如电影、电视连续剧、商业广告、流行歌曲、畅
销书等等,它们通俗、娱乐、煽情、平面、粗口.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于是,格调
来了:大众文化所面对的是市场,是一种消费文化,不会关心更为深沉的话题,而精
英文化更关心的是人类的本源和未来,是人类向上升华的动力性文化。如是说,我们
也就可以明白,精英总是少数人,精英文化也就只能是少数人的文化。它取决于读者
的文化品味。精英与大众的分野,并非泾渭分明.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对立又统
一,排斥又融合,是文化的不同层面,也是一个人文化需要的不同层面。但无疑,精
英文化是最高层面的。
  在文化不为大众所拥有的时候,文化只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有文化就成为精
英。现在,文化为大众所有,于是,文化便分化了。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你是一个大
众文化的消费者呢,还是精神贵族与文化精英?读书有格调,你可以选择。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