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方文化秘库 - 读书时间
 金庸书缘 
金庸书缘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拿到书就看,学校图书馆的书籍都借阅过。我从小就最爱看小说,先看中国的四
部小说;中国的小说没的看了就看外国的翻译小说,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中国的小说。
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喜欢看巴金的小说。在9岁左右的时候,我全部看中国的小说。外
国翻译的小说,也以旧小说为主。小时候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这些中国的小说容易看,外国小说是经过翻译的,文字的结构小孩
子不大容易接受。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我看书,一本钟爱的书就一字不放过地仔细读。尤其是在看英文书的时候,我看
到一个不认识的字,马上查字典,这本字典查不到.再查大字典,查到为止。我是下
苦功夫、用比较笨的办法读书,把这些笨办法累计起来,自己看多了,看书也就容易
了。
  难关就这样一关一关地过去了。
  好书可以一读再读。有一本《哲学的趣味》,是美国人写的,讲哲学的。初中一
年级的时候看的翻译本,我觉得他写得很有趣味,当时不是完全懂。但后来年龄大了,
再看英文本了解比较多了,觉得这本书写得轻松活泼,有些问题讲得很好。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读书的好处很多,如果一个人生病、遇到灾难,在书本当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本
不但可以得到知识,也是一生最好的朋友。在自己很寂寞、很困苦的时候,在大家都
反对、同学都反对、老师也反对你的时候,看书就心情平衡了。世界上遇到困苦的人
很多很多,大家咬咬牙就过去了。不管是小的读者还是年龄大的读者,提倡侠义精神,
对自己是有益的,做事情要有努力的方向,帮助别人,为了国家和社会,不要过分自
私自利,不要妨碍别人。我最希望青少年看了我的小说,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要挺身而出。而且要有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做好的不要做坏的。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一个人读书,最后变成文人,变成读书人,所以应该多读书。
  但是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需要大家一定都读书,做文人。
  就中国古代传统而言,读书人可以考中进士、状元。但是现代人,读工科、理科
的不需要读很多书的,脑子要聪明、有创造力很重要。
  我觉得我读书不是大人逼出来的,完全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是读了书之后目
的怎么样,但是我课外书读得多,考试成绩很好。所以跟小朋友讲,你要考试考第一
名,考中学、考大学,要成绩非常好,非读书读得多不可,书读得多中文就好了。我
多看英文书,英文就好了,中、英文都好了什么考试都不怕。
  如何看待如今孩子们的低龄化写作以宣泄心中的苦闷?
  我觉得年轻轻的,你的困苦尽量不要向人家诉说,我很苦呀,我很苦呀,男子汉
的苦就苦在自己的心里。人家来问苦不苦——不苦,痛不痛——不痛。一个男人应该
这样子。女孩子哭哭啼啼没有关系。所以一个男孩子诉苦,我觉得不够男儿气。
  在上中学的时候,您曾经出过一本指导同学们考试的书吗?
  因为家里经济断绝,穷得没办法,我们几个同学就编这样一本书可以赚钱的。结
果我们果然赚到很多钱,不但自己供自己读书,上了大学,还帮助了其他的同学。所
以我觉得,人家说我从小有赚钱的天才,能看到哪里可以赚钱。现在到老了,我赚钱
都不是很难的,我觉得也很容易的。所以人家也认为我开金庸茶馆,商业化,但现在
这些事情不屑做了。我的股票还赚钱,看得都是很准的。不需要去做这些小东西来赚
钱,赚一两千没意思。
我做投资、搞商业,十万、八万很容易赚到,不会做这些小东西。

武侠小说的魅力
  金 庸
  我现在认为我的作品是通俗小说的类型。通俗小说就是得到大众爱好、喜欢的,
大家比较了解、比较能够接受的一种小说。武侠小说基本还是一种娱乐性,人家觉
得好看,看热闹。有些文化的意义、人生意义,都是我加进去的,人家对我的小说
评价比较高的.就是因为除了一般性的好玩儿、好看之外还有一些意思,一些人生
的味道。
  如果青少年朋友们自己很努力地看武侠小说,他们会从书中得到了教育、教训。
《鹿鼎记》你看就看了,不要学韦小宝。其他的书你会得到教育,就是应该做好人,
应该做个侠士、不做坏人,在其他的小说里都讲到的。韦小宝做坏事有好结果,这个
对青少年来说可能是一种不良的教育,但这本书目的不是给青少年看的,而是描写国
人中一种比较不好的习性,韦小宝是一个反面、负面的人物,不值得学习。
  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幸亏父母没有死。经过抗战,
很多时候趴在地下,旁边的炸弹、机关枪在扫来扫去的。在流浪的时候只能够穿草鞋,
很冷很冷的,也没有饭吃,艰难困苦都经过了。我觉得现在回想这些困苦的锻炼挺好
的,我不怕死的。比如上神州五号,我太大就问我你怎么样,我说我喜欢上去。对生
死问题看得很清楚,我在经过这些困难的时候,都不会害十白的。

书约何祚庥
  提起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辉煌成就。
其实,我们更应该敬重的是他们的科学精神,是他们为探索、捍卫真理而舍弃一切的
精神。
  何祚庥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和宇宙论的研究中成就斐然,曾参与
国防研究,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立下了功勋;同时也是北京大学
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两栖学者”。
  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的何祚庥,略显清瘦。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他一生探索的专
业领域太深奥了。但他以科学家的胆识和勇气带头向伪科学宣战的n向亮声音,却为
普通百姓所熟知。

何祚麻书缘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斯密司的《军用原子能》,正是此书促使我由学习化学转向学习物理。因为此书
以较通俗的形式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原子弹的故事。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这是一本想像力极其丰富的书,那时我看得如醉如
痴。也许现在应看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但《蜀山剑侠传》还是值得一读的。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对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读法。有的细读、精读,有的翻一下也就可以了。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它也许算不上经典作品,但正是这本介绍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的入门著作,引导我走向革命。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我的妈妈。正是她在我的幼年时期.培养了我独立学习的习惯。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必须批判地去读。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不读书,就不会做人;但只读书,仍不会做人。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在学好正课之外,多多益善。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有一些是备查的,不是供人们阅读的,但要学会如何才能查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读书有什么捷径?
  无捷径可走!
  沿着前人读书的经历、路程,也许会省力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选书去读,
自己能读下去。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帮助孩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
  为什么有人读书很多,却成为“书呆子”?
  因为他“为读书而读书”
  您有一生的阅读计划吗?如何制订出来的?
  读书是要讲一点缘分的。
  许多有意义的书.是自己发现的。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电视不能取代读书,因为读书不仅是读,而且要想。
  您上网吗?也看e—book吗?
  网上垃圾太多了!太浪费时间!
  读书能不能吃“快餐”?
  如果为了“清闲”,为了“知道一些”,“快餐”也是可取的。

不要做常识分子
  巴 丹
  在形形色色的知识竞赛节目中,常识让人们感受到知识的快乐,但你很难把这些
娱乐节目的参与者与知识分子挂起钩来。有人把他们比喻为“常识分子”。对于问题,
他们仅仅是“知道”,或者是“猜到”。当然,无知是不幸的,但常识也不过是知识
的泡沫,并不能让人体验到驾驭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快乐。
  从学习知识中树立科学精神,比简单地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
  很多书籍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因此,在读书的配餐中,知识性的书籍占了相当大
的一部分。但是,许多知识性书籍并没有令我们的小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起
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要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感
悟人的精神追求。如果知识成为装点门面的傀儡,它又能给我们的生命什么营养呢?
这些书籍在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时候,很少带给孩子们发现真理的
乐趣,很少激发他们说出自己的主张。这不仅成为某些科普类知识类书籍的缺欠,更
反映了一些人对知识的迷信与膜拜。我们对已有的知识津津乐道,缺失的是批判与反
省;忽视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渴望和探索,知识的积累反而成为孩子们科学探索和前
进的掣肘。人们不禁担心,知识分子会不会退化为常识分子?他们知道的东西确实不
少,但他们只有知识的皮囊。这也许就是一些人会从科学的崇拜者变成伪科学信徒的
原因吧。科学不是机械的、实用主义的。它应当充满了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人性化
内涵。它告诉孩子感悟生活的方法,鼓励孩子去梦想,激发他们去实践。我们的科学
前辈是从没有答案、或者不相信前人的答案而发现真理的。尊重但不迷信,追问并能
够质疑,继承并能够批判,是我们对待既有知识的科学态度。

书约茅于轼
  著作等身,是许多学者引以为自豪的,但这不是学者惟一的标志。学者的真正价
值在于他的科学精神,在于他的求实态度,在于他的独立思考。
  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的茅于轼,平生的第一个职业是火车司机,第一
部学术专著是《蒸汽机车操纵和焚火》。20世纪70年代初,他参与了两个项目的论证
与评估工作:一个是青藏铁路的立项论证;另一个是淘汰蒸汽机机车,改用内燃机机
车。在项目论证过程中,他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意识到经济学是要研究在资源的
约束条件下求得效益最大化的问题。他深厚的数学修养更使他一下子领悟到,经济学
的本质在数学上就是数学规划问题。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
予了线性规划的创始人康托罗维奇等人。茅于轼在当年闭塞的学术环境里,从一开始
就抓住了经济研究的世界前沿问题。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潜心构造自己的经济学世
界,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
的考察》相继问世。
  此后,茅于轼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写出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
我们致富》等著作。近年来他写的大多是几千字一篇的经济随笔,从细微处入手,深
刻地探究、揭示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非常重大的问题。

芽子轼书缘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维纳的《控制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贝尔曼的《应用动态规划》
(Richard Bellman:Applied Dynamic Programming)英文版。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杂志《科学画报》。如果现在仍有类似的杂志,我肯定会介
绍给青年人,它培养了我的好奇心和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它图文并茂,小学生也
能看得懂。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首先,我认为各年级的教科书都值得仔细反复阅读,它们代表人类知识的结
晶。到了高中,不妨再拿初中的教科书读一遍,到了大学不妨再读一遍高中的教科
书。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知识需反复体会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读书不在多,在于精。所谓打好基础,就是精通几本书,然后再博览群书。切忌
读了许多书而没有留下印象,没有找到可以指导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读书纯粹
是浪费时间,所以选好书十分重要。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对好书要反复读.书中讲的道理要自己去重新发现一遍.要懂得当初人们是如何
克服了传统观点而认识世界的。例如人们如何从以为地球是平的到知道它是球形的,
如何从以为”万物趋向于静止“到懂得”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并进而又认识到宇
宙最终将死寂。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古文观止》。我只读了其中三四十篇,每篇都能背诵(现在知道不够,至少应
该读一百篇。全书有222篇)。它帮助我打好语文的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知识,至
今我仍经常翻阅.每次必有所获。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我在高中时的一位中文老师。他教我们读《论语》,在教室里朗读时声调抑扬顿
挫,得意的时候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使我领会了《论语》文字之外的精神,大大地
帮助了我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但我到了六十多岁时发现孔子思想有局限性。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虽然是平凡的道理,也要反复思考才能真正掌握。但一旦掌握,一辈子受益无
穷。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真正掌握了,自己就变成一个懂事理的人。世上的
人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至少是初中毕业的,但懂事理的人却不多。当今最缺的是社
会科学的知识,不是科学精神,而是迷信在主宰着一些人。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书读得多的人未必是道德高尚的人,反之,文化低的人未必一定是坏人。但是否
明事理,则和读书多少有关,明事理的人能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有助于自己事业的
成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知识丰富的人,人生也更丰富。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初中生一个学期除了认真读好教科书,再读50~100页精选的课外读物就够了。
高中生大概应加倍,大学生可以再加一倍。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除了教科书、经典著作,别的都可以不读。
  读书有什么捷径?
  要分精读和粗读。对经典书必须精读,有的要背诵,要反复地读,其他书不必花
太多的时间,否则就是浪费。所以判别一本书是否值得精读十分重要,这需要有人指
导。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千万别迷恋上网和看电视,要约束自己。每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要有硬性限
制,一般不超过10—15小时。

书约葛翠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愿望,是理想。
  著作等身的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写过一本《十八个美梦》,这不是一本童话,而
是老人七十余年人生美好愿望和理想的汇集。
  “我们给孩子什么?”这是葛翠琳经常提出的问题。
  她的答案是:美好的心灵。因为“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太可
怕了了。有了美好的心灵,我们就能面对生活,并积极地创造”。从20世纪50年代初
开始,葛翠琳为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她说:“童话使我爱这个
世界。尽管人生之路坎坷艰难,我依然对世界充满了爱。”

葛翠琳书缘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一本没读完的书.终生留在我的记忆里。
  童年在农村小镇上学,教室是破庙的侧殿,阴暗而又潮湿。
  课间休息时间,我见操场上僻静的角落里围着一群大同学,她们坐在跳远的沙坑
边,聚精会神地听一位同学读一本书。我好奇地跑过去,站在旁边注意听。书里讲,
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残暴地烧杀抢掠,一个东北孩子到处流亡,怀念家乡和亲人,苦
苦盼望看抗日战争的胜利……听故事的同学热泪涌流,读书的同学哽咽看,时时断了
朗读。我低着头默默地倾听。止不住的泪水滴落在沙土上,仿佛校园里的一切声音都
消失了,只听见那个流亡的东北孩子诉说祖国的苦难。突然。有同学惊慌地跑来,叫
着“日本宪兵查学来了j快。把书藏起来!大家慌乱地把书埋在跳远的沙坑里,还在上
边踩了脚印儿。同学们挤在一起站立着,眼望着日本宪兵走进教室里进行搜查,咔!
咔……沉重的皮靴声仿佛踩在我们的心上。
  后来,我曾用小手翻遍了沙坑,柔软的细沙从指缝里滑落,却再也没找到那本书
的踪影。我不知道那本书的书名,也不知书的作者是谁,但那本没有读完的书,一生
留在我的记忆里。如今,我已是白发老人.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同学们听读书的紧张悲
凄神情,让我不忘祖国的苦难,为民族的振兴而活着。每当体育键儿夺取金牌,雄壮
的国歌伴着五星红旗在全世界注目下徐徐升起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情
激荡。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开始为孩子们写书。
  您青少年时期晟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童年虽然在一座破旧的小学里读书,但每天有一件最快乐的事,就是上晨读课。
那时,农村小镇没有钟表,天一亮学生就陆续走进校门,老师就利用上课前的时间为
我们读课外书,读冰心的《寄小读者》,读安徒生童话,读《万卡》、《小抄写员》
《爱的教育》,听着那些生动的文章,欣赏着一幅又一幅欢乐或者悲哀的画面,我们
常常出神地忘记了自己。有一次,老师读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那个不爱
学习的小学生,在敌人的统治下再也不能学习祖国的文字了,他的悔恨心情,引起了
我们强烈的共鸣。老师让同学们围绕着爱国的主题演讲:“外国讥笑中国是一盘散
沙,不!我们几万万同胞将团结成巨人……”“外国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
中华民族将为自己的英雄儿女自豪,我们的国旗必将在全世界受到尊重。”“外国说
中国的地图是一片桑叶,世界列强是蚕,正在一口一口地吃掉它。不!我们要振兴中
华,使祖国日益强大,列强再不敢侵略我们祖国神圣的领土……”同学们挺起小胸脯
儿,仰着头,紧握拳,慷慨激昂地演讲,颇有雄赳赳奔赴战场的气势。这时,老师就
鼓励我们说:”同学们!为了使祖国强盛起来,必须努力学习!”她静静地望着大家。
这时候,几十颗幼小的心灵。就和老师一起思考着……然后老师打开课本,开始讲课。  
  《最后一课》的全文,一字一句,刻印在我的心上了。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先生,一生牢记童年时代父亲教他的诗句: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巍巍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曾将这诗写进文章里并读给冰心老人听,冰心希望世世代代的中国孩子都应
该记住这首诗。
  不忘祖国过去经历的苦难,勇敢迎接未来挑战.这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的。
  另外,向青少年朋友推荐一套丛书:《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读书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仿佛智者默默地和你对话,将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
美妙力量,悄悄地注入你的心田;又像真诚的朋友向你敞开心扉,相互倾诉引起内心
的共鸣。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我读书的习惯是:拿到新书,先粗略翻一翻,选其中几段认真地看,如果是好
书,就从头至尾地读完它。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红楼梦》。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对我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冰心。
  寂寞的童年.我有幸遇到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师,每天晨读课时间,她为我们朗读
文学作品,不仅引导我们了解广大的世界,而且在封闭落后的环境里把我们的心灵带
入美好的精神境界。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个国家叫丹麦.那里有位作家安徒生,为
孩子们写了许多迷人的童话。她还让我们记住了冰心和她的《寄小读者》。我们在倾
听朗读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是坐在古老的破庙里,我们的心飞向遥远的世界。老师为
我们读了大量文学名篇,特别是冰心的《寄小读者》,生动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句
句打动我的心。我静静地倾听,默默地想:“冰心什么样儿呢?”我曾好奇地问老师,
老师笑着回答:“你熟读冰心的作品,就知道了。”
  冰心就藏在自己的文章里!真有趣。
  童年的我,总梦想着有一天能见到冰心。
  1950年,我在北京市文联工作,任老舍秘书。1951年冰心全家从海外回到北京,
老舍带我去看望冰心。在一座幽静的住宅里,冰心微笑着欢迎我们,亲切地对我说:
“你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我们还是校友呢。”
  告别冰心坐进汽车里,司机问:“冰心什么样儿?”
  我说:“啊,像极了。”
  老舍问:“像谁?”
  我说:“像冰心啊!”
  老舍笑笑:“冰心像冰心?我怎么听不明白呀?”
  我的意思是童年时代我想像中的冰心,就是这样子,所以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从此,冰心和我是师生,是朋友,又亲如母女。我和文坛上的人交往甚少,
冰心是我很敬爱的长辈。
  冰心把她译的泰戈尔诗集和纪伯伦诗集送给我.几十年了,我一直保存着。
我非常喜爱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那些美的诗句将读者的心灵带入纯真的境界。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好的书,给予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战胜苦难的智慧和力量。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中小学阶段应尽量多读书,读好书。书就像不能缺少的朋友
  和亲人一样。童年时代读的书,一生不会忘记。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图书市场上当然有你不该读的书。
  应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判断美丑的能力。
  读书有什么捷径?
  好的书需要细读,反复地读。书很多,不可能都细读。摘读其中片断,如果
觉得精彩,再读全文。好的书总会吸引读者。有的书包装和广告很迷惑人,却没
有什么价值,不要为它浪费时间。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我的孩子们生长在“文革”时期,存书都在“破四旧”中被红卫兵毁了,孩
子们哪里有书可读?他们是在没有书的年代里长大的。我被迫离开家去劳动改造,
也不可能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一生为此感到痛心,对孩子怀着深深的愧疚。这是
我欠下的永远还不了的债。
  我在自传体散文集《十八个美梦》中曾写道:
  我希望我家族在国外出生的后辈,要记住中国,要学会中国的语言文字。我
希望他们能自己读我写的《十八个美梦》。那他们就会懂得:应该为中国而骄傲。
  为什么有人读书很多,却成为“书呆子”?
  读书很多成了书呆子的人,大概不多。倒是不读书的呆人很多。好的书总会让
人受益。
  您有一生的阅读计划吗?如何制订出来的?
  我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和工作需要认真读的书。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阅读是电视不能替代的。阅读的过程是默默思考的过程。屏幕形象不能完全代替
文字的美和魅力。但好的电视节目.也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您上网吗?也看e—book吗?
  我73岁了,为保护视力.我不上网,只在晚上看看电视。白天的时间都用来写书
和读书,还觉得时间不够用。
  读书能不能吃“快餐”?
“快餐文化”多了,娱乐性书刊多了,这是社会急剧变化中必然出现的情况。这
些读物可以随手翻一翻,了解一些新的信息和社会动态。上班族和青少年在紧张的工
作和学习之外,看些轻松健康的书刊,可以得到休息和放松。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