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五色海 - 东西方科技秘库 - 西方科技
 奥本海默 
           [美国]奥本海默(1907—1967)
  1945年6月l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已进入尾声。战争双方都在为最后的拼死一搏加紧布置。针对日军大本营作出的集中200多万军队进行本土殊死防御的决定,时任美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第21轰炸机指挥部司令官的李梅将军,提出了把日本重镇大部分地区变为坟场的大规模“火海轰炸”计划。正当盟军最高统率部审定这一攻击行动时,7月16日晚上,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收到一份暗语电报:“今早动了手术。诊断尚未完毕,但结果似乎令人满意,并已超出预想,”史汀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曼哈顿计划”成功
了!美国拥有了迄今最尖端的新式武器——原子弹。得意一笑中不觉想起了它的创造者——奥本海默。
          时代潮中催生的物理学奇才
  J.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是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1904年4月X日,奥本海默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纺织品进口商,早年生活在德国,是犹太人的后裔。母亲聪明、贤惠,而且富有艺术修养,也是犹太人后裔。不过她出生在美国巴尔的摩的一个知名世家。父母在出身上的相似和在性格、阅历方面的互补,使得奥本海默一家的生活舒心而浪漫。他们到曼哈顿去过冬,到长岛海滨别墅去避暑,家里到处是艺术品,音乐和书籍,几乎处处都荡漾着文化的气息。奥本海默是家里的老大,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兄弟俩日后不平凡的成就(弟弟后来成为科罗拉多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才华和智力的成熟方面,奥本海默似乎较胞弟更胜一筹。他在5岁的时候从外祖父那里得到了一包矿物标本,从此开始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数学知识更是十分痴迷。他常常因忙于心算而忘却了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12岁那年,他就在纽约矿物俱乐部发表了论文,文中展现的见识甚至超过了许多成年人。另外,他还热衷于学习语言。在9岁时,他就可以用拉丁语,希腊语与他的表姐对问对答了。
  奥本海默从小就怀有大志,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并且努力使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然而,1922年当他如愿以偿地进人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攻读化学学士学位时,物理学以探索自然万物规律与秩序的独特研究视角,深深地触动和影响了奥本海默,加上著名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教授对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最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物理学上。他勤勉地求解着未知世界的奥妙,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以最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原本要4年的学业。布里奇曼看准了他是个好苗子,于是鼓励和推荐他到物理学研究中心的欧洲进一步深造学习。从1925年到1929年夏,他先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等欧洲几个最主要的物理学研究中心进行学习。在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玻尔等人的指引下,在与狄拉克、泡利等物理学新秀的切磋过程中,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并逐渐将自己的研究目标最终确定在原子物理学,那时的原子物理学还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深入阐析,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的许多根本弱点。就在原子物理学的催生之下,当时的物理学正如有的科学史书所形容的那样,“一大批崭新的理沦和思想接连涎生,一个个令人费解的难题在新理论中得到解决,一个个革命性的突破相继实现”。沉浸在这一来势汹涌的理论变革浪潮中的奥本海默,汲取着新兴理沦和传统理论中的精华,把握住了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最终成为一名原子物理学方面最优秀的“弄潮儿”!科学界与政界、军界最为成功的—次合作。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粒子——原子的结构及其内在物理特性的科学、它的创立是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之一,它标志着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上的一个长足飞跃。事实证明,如果把握了原子的特性,就等于把握了世界万物的运动发展规
律;也只有把握了原子的特性,人们才能更好地使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本身,才能使人的行为更具有目的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时普通人对原子物理学中那一整套复杂而细微的理论构成可能并不了解,然而,当提起原子物理学在现实中的最充分展现——核能利用以及核能在瞬间的剧烈释放——原子弹,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在此,奥本海默的名字,就与这一物理学中成功运用的典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原子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1914年就有人对此做出过预言。然而,在1938年,当德国放射化学家哈恩通过对铀裂变的实验,把这一假说变成活生生的事实时,这一消息立刻强烈地震撼了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物理
学家的心。科学界把这一发现与人类早期火的发现相提并论。面对欧洲大战和德国法西斯的疯狂叫嚣,在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建议和督促之下,美国罗斯福政府率先认识到了实施核弹研制计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从罗斯福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步骤——1939
年)0月21日召开新任命的铀咨询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起,科学界与政界、军界就开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为浩大.成果也最为明显的一次合作,这就是美国陆军的DSM(“代用材料的研制”的缩写)工程。由于这一工程由当时工程兵负责的曼哈顿工程区来监督实施,所以
后来大家都习惯把它称为“曼哈顿计划”。
         我戍了死神 世界的毁灭者
  “曼哈顿计划”的总负责人是工程兵上校格罗夫斯,而理论研究的负责人和计划的实际执行人便是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苦行者式”的治学态度和非凡的科学才华、领导能力早巳在美国科学界有口皆碑。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是一位称职的科学家。正如美国资深传记作家布卢姆伯格所说:“奥本海默在掌握原子弹计划及科研人员方面取得了传奇般的成功,这使科学界对他崇拜起来。”
  作为一项旷世难寻的科研项目,“曼哈顿计划”前后共耗资20亿美元,动员了l5万人参加工作,仅在新墨西哥州圣菲西比的洛斯阿拉莫斯基地,就有4000多名研究人员。核弹研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奥本海默要解决的问题、协调的关系是空前复杂的。他不仅要完成本职的理论攻关项目,而且要对工程当中所有人员负责,其中有许多像玻尔、费米一类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中心任务就是集思广益,协同攻关,与时间赛跑,与强劲的战争对手抗衡。能否抢先研制出原子弹,关系着已全面爆发的世界大战的结局和整个东西方文明的存亡!
  奥本海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竭尽全力地周旋于各种棘手问题当中。终于,在他英明和高效的领导之下,1945年6月16日凌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核爆炸——由内爆法启爆的代号为“哑嗓子”的铀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高达100英尺的铁塔顶上试爆成功了。一团明亮的绿色火柱冲天而起,逐渐化为一个蘑菇状的火球。125军事和行政官员都被这一壮观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不少人喃喃自语着:“上帝啊,成功了。”而此时奥本海默却想起了一首宗教哲学诗歌中的一段话:“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后来局势的发展印证了奥本海默的忧虑。1945年7月25日.也就是盟军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的那一天,美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将军批准了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的汁划:8月6日和9日上午9时15分17秒(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17秒)、中午12点02分(日本时间上午真l点02分),美国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一举摧毁了这两座城市91.9%和36.1%的建筑物,总共约有2万人悲惨地死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最终屈服了,8月14日,他们向盟军正式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厮杀结束了,然而,围绕着对已是强弩之末的日本军国主义是否应该再次使用原子弹的争论却远没有结束。有人反对,认为那只不过是美国的武力炫耀;有人赞成,认为那对尽快结束战争会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我
们看来,减如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样,在对日使用原子弹这件事情上,美国政府的立场既有它自身的政治考虑,但也明显存在及早结束战争的用心。有了原子弹盟军最后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得以避免,结束了火海轰炸等规模庞大的作战计划,使盟军与日本军队、平民都大大地减少了伤亡。史汀生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说道:“任何人,处于我们的地位,肩负着我们的责任,手中掌握着有可能结束战争、挽救生命的武器,如果不使用它的话,事后都会没有面目见本国的父老兄弟们。”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
  奥本海默是个在理论物理学的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的最优秀科学家,在连续谱理论、场致发射理论,介子理论、天体物理等领域中都留下了他孜孜以求,独创进取的身影,而他对原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过是他辉煌事业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人的一生有这么一个组成部分也就够了,它给奥本海默的后半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当中首先是荣誉。在胜利完成“曼哈顿计划”的领导工作之后,1946—1952年,他被美国政府任命为新成立的国家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主席,统领全国的原子能发展规划,指导和控制工作,成为美国国防咨询机构中的核心人物。然而,一系列的矛盾纠纷也接踵而来——由于奥本海默对发展核能研究始终坚持着和平主义的指导思想,从而导致了一些人对他的政治可信度的怀疑。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奥本海默案”山。
  奥本海默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政界与科学界之间游刃有余,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他也是个诚实,正直的人,幼年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成年后长年沉浸于科学的圣殿,使得他具有了极富有原则的明辨是非的头脑。他原先是对政治不闻不问的,然而在历史进人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猖撅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头号公敌,加上“事业、人生、要为民众的自由、幸福而存在”的信念已逐渐在奥本海默的内心扎下了根。所以他不仅在早期同情,参加了当时被称为“左翼”的共产主义活动,出资捐助了世界闻名的“国际纵队”在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在后来的核能研究,领导”曼哈顿计划”的过程中,他率先考虑到的并不是军事的用途.而是整个人类的命运。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曼哈顿计划”首席理论负责人的第一次会议上,正是奥本海默首先提出了原子弹爆炸是否会引发全球处于自然状态的氮气燃烧的关键问题。但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能回答,奥本海默不得不断然中止了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据当时美国国家科学院铀委员会特别审议委员会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康普顿回忆说:伯克利会议一中断,奥本海默就以最快的速度向他汇报了这一紧要问题,他俩达成的一致共英里之外的一个玻璃窗被震碎了。在场观看的所有物理学家,识是“我们宁可当纳粹铁蹄下的奴隶,也不能让人类毁灭”。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在原子弹首次试爆成功的那一刻,奥本海默为什么会感悟到那句哲理诗歌的深刻蕴意。
  在他升任国家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一高级职位后,他更是将全部的努力投入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事业当中。他反对氢弹的研制计划,因为他认为“不搞超级弹的决定将给我们带来一个绝好的机会……从而可以消除人类的忧虑,增加人类的希望”。他主张对核能研究和利用的国际管制,对原子弹的危害性子以公开。他向人们强调.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我们惟一的敌人就是核弹本身”。应当说,奥本海默的这些思想都是极其正确而有远见的,它得到了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学家的支持,然而在当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冷战”的态度渐已成形,在双方争先发展核弹的局势下,他的思想无疑是不合时宜的。还是在“曼哈顿计划”进行期间,安全部门就开始了对奥本海默的调查,在洛斯阿拉莫斯基地,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不知道就在奥本海默每天履行基地繁重工作职责、保障工作不断获得进展的同时,他还在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煎熬。直到1954年6月29日,奥本海默一案终于审理完毕。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竟然根据它的人事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宣布: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一个忠诚的公民,但政治上并不可靠。从此,奥本海默被剥夺了了解美国核计划机密的权利。脱离了他为之服务了半生的国家核发展事业。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决定啊!在与他共事多年的人眼里,奥本海默是继苏格拉底和伽利略之后成为政治祭坛上的又一个牺牲品。
  然而,千秋功过到底还是由历史和众人来评说。虽然奥本海默遭受了政府不公正的对待,但他的形象却在科学家的心目中仍然是那样的崇高,正如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戈德伯格所说:对政府的裁定,“科学家们都充满了愤怒和厌恶的情绪”。奥本海默是洛斯阿拉
莫斯基地班子的负责人,但是他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美国的“理论物理学之父”。
  历史有时是捉弄人的,但到底是公正的。它会把一切被遮蔽了的东西重新揭示出来。事隔8年,美国政府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补偿。总统约翰逊亲自为奥本海默颁发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最高奖项——恩利科·费米奖,以表彰他为国家核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病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安详地去世,享年63岁。他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奥本海默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以在核物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核能开发利用的研究中的卓越贡献,成为科学家中自我牺牲和赤胆忠心的象征。他领导了原子弹的研制计划,为人类新能源的寻找和开发做了重要的铺垫工作。而他在核能和平利用研究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更为世人善待自然,善待自身指出了光明方向。他在人类科学史上的永恒地位是:一代“科学帅才”!


欢迎世界各地的女性加入五色海!
五色海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中国烟台 0535-6885301